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
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目的1. 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于鉴赏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识谱知识的学习。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四、具体教学措施1、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2、教师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3、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4、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个“度”!目次课题周次节次祖国,妈妈1 2晨2 2音乐家海顿3 2雨中乐4 2藏族的歌5-6 3五环旗下你我他6 1乌鸦与狐狸7 2童趣8 2对花9 2红领巾之家10 2步步高11 2音乐万花筒12-13 4第一课祖国•妈妈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课件、钢琴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三、新课教学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唱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范唱《我爱妈妈,我爱中华》1、同学们闭眼聆听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师:我们一起用“呜”的声音跟着老师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3、全班同学用“呜”模唱曲谱4、全班同学划拍轻唱曲谱5、学生视谱唱词。
6、学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四、参与表现: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诵会的时候,一个个都感情饱满,声情并茂,现在,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请同学们上来表演。
五、总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学铺垫师:上节课,我们满怀深情地用诗和歌来歌颂了我们美丽的祖国,让我们再一起带着深厚的感情来演唱一遍吧!1、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复习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三、新课教学师:其实,歌颂祖国的歌并不是只有这么多,像我们熟悉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都是歌唱祖国的经典歌曲。
今天在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再来欣赏几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好吗?(一)欣赏《歌唱祖国》1、聆听歌曲《歌唱祖国》师:这首歌曲,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谁来说说你们常常会在什么样的场合听到?(大型晚会上)这首乐曲和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感受相同吗?谁来用几个词语表达你听赏《歌唱祖国》的感受?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师:这首歌曲的感觉是雄壮有力的,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
这首歌曲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齐唱:多人同唱一个曲调称齐唱。
)师:由此你们可以推出独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吗?3、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独唱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差不多,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独唱:一个人演唱称独唱。
如男高音独唱、女中音独唱、童声独唱等。
)师:老师想问问,如果《歌唱祖国》这首歌采用独唱形式来演唱,你觉得会有与齐唱同样的感受吗?你觉得哪种形式演唱出来的好听一些呢?4、请同学们交流讨论。
(用齐唱好听一些。
独唱表现不出这首歌曲的气势。
)(二)欣赏《一个妈妈的女儿》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独唱形式的歌曲。
CAI: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师:这首歌又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1、同学们交流讨论。
(深情的)师:这首歌曲歌唱的祖国中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它们就是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这个妈妈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感受一下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吧!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并随乐律动师:独唱歌曲一般用来表现带有抒情情感的歌曲,而齐唱可以用来表现雄壮有力的歌曲。
四、参与表现师:今天我们听了这两首不同情绪却表达了同一个情感的歌曲。
我们一起就带着这两种情感来唱一唱。
五、总结第二课清晨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三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3.小结:简介格里格生平。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 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
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
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
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
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带唱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一、聆听《早晨的歌》1.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2.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3.欣赏《早晨的歌》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唱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请学生按课本内容拍一拍)三、表演《早晨的歌》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唱晨景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的拍号是4/4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这首歌,并边听边划4/4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4.全体划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 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晨景。
第三课音乐家海顿教学目标:1、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介绍海顿;让学生阅读音乐家海顿的故事,初步了解海顿的生平。
二、听赏《告别交响曲》片段。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哼唱主题旋律。
4、在唱熟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三、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4、哼唱主题旋律。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四、小结。
学生听上述交响曲。
第四课雨中乐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踩雨》,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2、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音乐活动:找邻居教学内容:1、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2、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学唱《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