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湖南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

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目的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识谱知识的学习。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四、具体教学措施1.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2.教师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3.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4.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个“度”!五、教学进度表《茉莉花》教学目标1. 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 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3. 欣赏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教学重、难点1. 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2. 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江苏民间小调。

曲调优美、抒情,歌曲旋律进行几乎都为级进(五声调式),歌词朴实。

结构为单乐段的分节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联系紧密,一气呵成,表达了赏花人对花的赞美。

《茉莉花》这首歌曲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他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来表达神秘的东方古国。

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也把这首歌改编为独奏曲。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儿童,唱起了《茉莉花》,向世界人民发出邀请——2008,北京欢迎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茉莉花》音乐录像。

2.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录像中这段音乐的名字吗?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的什么样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盆茉莉花,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

(出示茉莉花图片)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是白色的,发出淡淡的香味,一种暗香。

师: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茉莉花》歌曲学习1. 初次聆听歌曲《茉莉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

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旋律没有大起大落,充分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

2. 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茉莉花》这首歌,不过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而是叫做“鲜花调”,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南京小调。

3. 学唱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lu哼唱旋律。

(2)视唱曲谱。

(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4. 学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

(“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动的表现出茉莉花的特点。

)(3)随音乐《茉莉花》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艺术表现1. 全班跟随《茉莉花》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教师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歌曲,根据旋律的走向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

四、相关文化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地域特征的《茉莉花》。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

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茉莉花》对比填空课件)师: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

师:那河北民歌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

师: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名为《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也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

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生动恰当地表现出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便享誉全世界。

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五、课堂小结纯洁、优雅、清丽、芳香的茉莉,我们都很喜爱,应该说它寄托了我们向往幸福、追求美满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民歌《茉莉花》,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充分的表达了这一切,看着茉莉花,唱着茉莉花的歌,想着茉莉花的美,让我们不由地开始净化心灵、呵护自然、憧憬明天。

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沏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在萨克斯独奏《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再来品一品茉莉花那令人回味的暗香……《知了》一、教学目标: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为题的兴趣,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为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1.青蛙、知了的叫声,雷鸣声,大雨声的录音。

2.各种夏天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3.温度计、夏天的卫生保健常识。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寻找夏天1.夏天的声音。

2.夏天的色彩。

(1)比较夏天里植物的颜色与春天里植物颜色的不同。

(2)夏天开花的一些植物。

(3)夏天雨后的彩虹。

(4)夏天人们身上五彩缤纷的衣裙。

3.夏天里的小动物。

(1)找一找,夏天出现较多的小动物。

(2)说一说,哪些动物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4.夏天里的人们。

活动二:夏日健康小顾问1.请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夏天的卫生保健知识、安全知识。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夏天健康生活注意事项。

活动三:夏日里的小奉献1.课前查阅冷饮制作方法的资料。

2.与同学相互交换不同冷饮的制作方法。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分三个环节进行,也就是分成三个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的兴趣,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并学会了与同学交流合作,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杨柳青》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这首小调歌词不固定,常填入诙谐,风趣,欢快的词句,本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曲调变化较自由,旋律起伏大,节奏跳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扬州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感受浓郁扬州民歌风格,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2、通过听赏不同题材的《杨柳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扬州民歌《杨柳青》。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唱歌曲,体会衬词的作用,感受浓郁的扬州音乐特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复习演唱《茉莉花》。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茉莉花》这首歌吗?茉莉花白白的,香香的,很纯,很美,我们一起用优美的歌声唱一唱。

师生声情并茂演唱《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江苏的一首民歌,你知道江苏有哪些城市吗?2、生: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徐州、淮安、连云港、镇江、盐城、泰州、宿迁、扬州。

3、师生读李白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说到扬州,老师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大家还能记得吗?我们来一起朗读,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播放自制扬州音乐风光片,让学生欣赏,背景音乐民乐合奏《杨柳青》。

师: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个风景很美的城市。

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跟一起走进扬州。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不仅有历史悠久的“瘦西湖”、古刹大明寺、“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各园,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三丁包子、黄桥烧饼,还有闻名遐迩的美食——扬州炒饭,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欣赏扬州美景,老师配音讲解,视听结合,将音乐美和景色美融入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江南风采和魅力。

)二、听赏《杨柳青》:1、听老师范唱,初步了解歌曲。

师:扬州美吗?大家已经陶醉了吧?同学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你们想听吗?(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2、师:听完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

3、师: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生:劳动者一边唱歌一边劳动的情景。

4、师:劳动者的心情怎样?生:快乐、喜悦、兴奋。

5、体会歌曲强弱(看谱欣赏)。

师:这首歌曲的节拍是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第二拍弱,所以使歌曲听起来轻快、跳跃。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劳动者的愉快心情吧!准备好了吗?注意大家可以加上锄草、割麦、插秧的动作。

(再听一次,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三、突破歌曲重难点,学唱衬词:1、加筷子伴奏演唱。

2、讲解衬词。

3、师:这些字你觉得有实际意义吗?它就像湖南民歌“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咿呀咿子哟”没有实际意义,这样的词我们叫它“衬词”,一般要轻唱,那它有什么作用呢?生: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4、师:《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唱“杨柳叶子青啊”这一句。

5、歌曲中还有衬词吗?找找看。

师:带唱“呵呵咿呵呵,杨啊杨柳青啊”(运用听唱法学唱)。

6、师:这两句要唱得怎样?生:很轻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