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研究论文

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研究论文

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研究1 引言1.1文献综述品牌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蓝图、激励雇员、吸引人才、巩固关系、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纽带、以及引领消费潮流。

正如书上所说,每个人都与品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东莞民营自主品牌建设中的软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李光斗在他的《品牌竞争力》一书中有着独特的见地。

他提出要在适当地把握品牌创新的时机,并且进行战略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关键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同时品牌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对企业而言,消费者、公司员工与品牌的每次接触都会产生直接的效应,或者是给它抹黑”——《品牌驱动力》,【美】斯科特•戴维斯、麦克尔•邓恩。

他们在此书中为我们制订出企业赖以生存的品牌方针,阐明了应该如何管理和发展品牌,而不仅仅限于对其进行思考。

他们向读者展示了实施品牌建设计划的具体步骤,确保企业尽可能高效、实用、可靠地完成既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揭示出了在企业内部开创品牌文化的策略,从而驱使每名员工都积极培养出品牌意识,以促进品牌成长为己任。

对于品牌建设中遇到的品牌定位,人才,资金问题,乔恩〃米勒和戴维〃缪尔在《强势品牌的商业价值》中通过七家众所周知的强势品牌案例分析,解释了自己的主要观点。

同时这些观点也适用于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需要。

他们指出,强势品牌能够在很多领域为企业创造价值——从保持、增加、市场份额,到吸引、留住优秀雇员,强势品牌无处不在。

同时,列出了强势品牌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主要原因:通过影响市场份额、通过高筑行业准入壁垒、通过品牌延伸、通过打入新市场、通过消费者的忠诚度等。

他们认为,只用高工资留住人才是不够的,同时不要忽略细节的处理。

建立强势品牌就应该要建立自身强势核心技术。

市场竞争一部分是品牌的竞争,拥有了品牌,企业才能把握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速成长的重要举措。

《品牌战略与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王咏梅。

此书,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系统研究品牌战略的核心、品牌战略框架的制定与实施、品牌识别的基本理论,并对品牌价值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它重要的特色是纳入了比较思维和案例研究。

一方面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我国企业品牌意识及品牌战略演变的过程;另一方面则以企业为中心,探讨了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的得失。

还从中国目前的消费特征和各行业的现状出发,系统探究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创新以及成长方向和策略。

此书还把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品牌发展历程与国外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我过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不足,以及提出民企品牌建设的发展对策。

1.2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处于21世纪初的东莞,面临着社会和经济双转型的难题,对处于转型大潮中的民营企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挑战,他们将面临优胜劣汰。

自主品牌,企业的无形资产,软竞争力,在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体现着它的重要地位。

本文的目的是借着对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研究,探索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途径,以此来更好的为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帮助东莞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双转型中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企业自身做出无限的努力,政府也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2 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现状“十五”规划以来,东莞市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东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施方案》和《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高度重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形成了政府大力引导、企业积极争创、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截至今年,东莞市民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已达45.29万户,比去年末增长1.1%。

今年1~2月,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1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78%。

民营企业缴税总额达到39.44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市总税收的37.56%。

今年1~2月,东莞市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达848.35亿元,比去年末增长2.7%。

①到目前为止,我市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已经达到69家。

“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女装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石龙电子信息”、“大朗毛织”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其中“大朗毛织”还被确定为全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的三个试点之一。

从上述资料分析出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越来越多的民企获得了中国最高级别的品牌认证。

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广东省著名商标74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国家免检产品3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4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已位居全省第四位。

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1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各1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

一个以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体系已初步形成。

例如:以纯、徐福记、金河田、元宗家具等。

第二民企自主品牌发展态势好。

创业之初的民企,贴牌生产是一座桥梁,通过与一流的企业合作,可以直接学习它们在标准控制、质量管理、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到目前为止,民企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

民企经历了一个“来料加工——产品出口——贴牌生产——用自主品牌进军世界”的过程,不少民企在国际上首先树立了“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第三民企区域品牌竞争力较强。

我国民营企业产品竞争力培育发展时间不长,但区域品牌竞争力已经显现。

例如:玩具,大朗毛织,长安模具,厚街家私等民企品牌竞争力也显示了其雄厚的实力。

虽然,东莞民企自主品牌建设有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处于产业升级大潮中的东莞民营企业品牌建设,还任重道远。

3 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东莞经济总量庞大,但是质量和效益都不优。

去年东莞GDP总量3151亿元、财政收入540亿元,在这样喜人的数据背后,经济结构上却存在令人担忧的缺陷:内、外源经济没有协调发展,外源经济占了80%,尤其是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近期受到劳动法、贸易政策的调整更是面临严峻的转型问题。

从质量上看,东莞大部分的产业都处于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其中民营企业规模大,效益低下的状况,已经引起了民营企业主的注意,东莞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迫在眉睫。

借助东莞创品牌的势头很多民营企业都意识到自主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投身与品牌的自造。

但是很多民营企业仍然抱着以代工图利润,不愿意在品牌上投资。

有的以侵犯他人商标和技术以图利润。

在一部分投身品牌建设的企业,他们也遇到上了种种问题。

走出品牌建设的迷雾,东莞自主品牌涌现了一批全身乃至全国闻名的品牌,其中有:徐福记,永强机械,金河田,以纯等等。

这些都是民营企业的骄傲,也是民营企业的模范。

以下,对东莞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1政府重视不够,企业孤军作战长期以来,东莞重视外资的引进,政府的政策,资源配臵也向外资企业倾斜,造成民营企业处于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其具体的表现在:税收待遇的不平等,民营企业办证,贷款等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目前东莞在办证过程中涉及的审批事项较多,需要通过多个部门的重重审批。

而这种“串联审批”的模式造成了审批效率非常低下,严重影响了民营资本投资项目的进度,增加了企业成本。

企业的专有技术没有得到东莞政府的有力保障,专利申请费用高,手续繁琐,验证麻烦等,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行动。

政府对自主技术没有进行保护,相关部门的不配合,导致盗版,侵权等损害品牌建设的热情。

同时东莞政府重视产量规模,忽视了效益,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误导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划。

政府相应的配套设施不齐全,东莞本地的民营企业各自为政,这也为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造成了障碍。

总体来说,由于长期的忽视,政策的倾斜,令东莞缺乏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氛围,企业和大众对自主品牌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导致了他们没有热情去关注本土自主品牌的建设,没有自觉的思想去维护本土品牌的建设。

3.2企业对品牌的影响力了解不足,轻视品牌的重要性古语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但是东莞本地的民营企业对自身的不了解,造成了高估或低估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后造成了产品的定位有误,影响了品牌的定位。

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品牌这个软实力,忽略了品牌的重要性。

对于东莞民营企业来说,他们主要从事的是代工生产,在规模和成本上有着限制,价格战是打不起来的,所以品牌竞争尤为重要。

品牌需要建立在优秀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之上,并且要得到消费者的公认。

品牌影响的实现,蕴含着大量技术、管理、组织、营销、文化的积累。

品牌的拥有者必须在品牌的使用过程中精心培育。

东莞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的传统思想认为品牌的建立是大企业的专利,但是,品牌的建立对于每个企业都是平等的,所以东莞民营企业也应该树立品牌战略的观念,时刻不忘创品牌、保品牌,带着品牌建设者的自豪感使用和爱护品牌。

只有这样,企业品牌才能不断地发展传承。

在东莞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包括部分生产设备精良、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还非常缺乏品牌意识。

一些民营企业宁愿为别人做贴牌,也不愿意把精力、人力、财力投人到做自己的品牌上来。

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本身具有的小农意识进一步制约了其品牌思维的发展。

不少企业认为:“如果产品能卖得出去,要品牌没用;如果产品卖不出去,要品牌也没用;创牌要投人、推牌要投人、护牌还要投人,与其拿金钱去换名牌,不如直接拿产品去换金钱”等对品牌价值认识不清楚的思想。

诸如此类的观念歪曲了品牌应有的内涵。

3.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低东莞的民营企业中,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条中低下的加工制造,没有自己独创的品牌产业,也就无从谈起品牌产品发展。

东莞民营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及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是处在不太明确的市场地下运作,因此无从受到市场机制及法律的保护,因此产业结构多以短期效益和人为操作来处理市场调节,多年来重模仿轻研发,普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需要向外国公司交纳高额专利许可费的产品很多,而不是主动迎合市场。

东莞企业在个产业所占的比重是:制造业占70%,第三产业占20%,科技文化产业占10%,这个结构严重制约了东莞市品牌创新的能力。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将成为制约东莞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成为东莞民营品牌建设的重大瓶颈。

一些实力较大的民营企业认为品牌可以一夜间建立,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企业往往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品牌建设失败,浪费企业的资金。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盗用名牌,冒牌生产,侵犯他人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

虽然东莞的民营企业的产量规模大,但是质量和效益都不优,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从事代工贸易,一件产品只能赚取小额的加工费,例如,东莞的鞋业,很多都是替名牌代工,耐克,世界知名品牌,为它代工的东莞民营企业只能赚取极小额的加工费,而绝大部分的利润就让品牌持有人赚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