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很荣幸能够参加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这个新的天地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价值观人生观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从不谙世事的孩子变成了懂得辩证待物的青年。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并且通过理论学习、问题探讨、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
这个学期已经结束,总结一下这个学期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首先在学习上,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话我高中的老师经常对我们讲的,是的的确如此,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努力哪来的收获呢?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
学习上我也得到过别人的肯定,但是我觉得学习是无止境的,每个人的要求不同,追求也不一样,但是只有通过自己跌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达到人生的目标。
在报告会上,听取了教授的教诲,我懂得了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
在学习态度上,我以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常常都是“得过且过”,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
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要通过虚心求教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
马克思曾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我们日后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培养从小事做起的习惯,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培养从自我做起的意识,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自我提升然而,作为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任重而道远,新世纪给我们新的要求,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翻天覆地的环境下,必须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
在大学的后两年中,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还要有创新学习的意识,即是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
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人们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
”如果我们没有创新精神,我们很难超越我们的对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创新性学习是在继承性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创新离不开继承,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只凭思考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就会一无所成。
创新是以知识积累为前提的;而继承又是为了创新,因此在继承中要注意创新,要善于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
不学习,没有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创新。
了解过去,方可预知未来。
只有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把事物推向前进。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每天有大量的信息排山倒海般涌来,要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努力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时代对每个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要使学习成为一种责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学习的过程,既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而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越强,越具有创新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能力即是创新能力。
宋代诗人范成大提出:“学力根深方蒂固”,这里的学力即指学习能力。
我们党的干部如果学习能力不强,就谈不上思想理论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执政能力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其二,在生活上,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也懂得了许多。
对于文明礼仪而言,它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
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
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我们进入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
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通过在班级里面学习,我懂得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
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
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
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
一个人不能完成大使命,而班组正是一个取长补短的最佳方式。
一个班组,不是靠一个人力量能支撑起来的,它必须要有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同一目标和标准而奋斗到底的一群人才能建立起来的。
在工作中有些人个人分化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我跟谁谈得来就跟谁一起工作,谈不来的看都不要看他,在这里首先大家应该认识到这是工作,不是家里可以带着情绪思想工作,别人不入眼,首先自身找原因,然后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其次想办法改正自己,纠正别人。
一个班组的凝聚力是靠大家去努力的,再此一个个班组才会逐步形成一个企业的合力。
班组不仅可以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班组的整体业绩。
班组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带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并集中体现。
班组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
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应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班组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班组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班组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核实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
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班组精神。
班组的精髓是共同承诺;。
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班组的责任。
没有这一承诺,班组如同一盘散沙。
做出这一承诺,班组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其三,通过名家教授的教诲,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
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觉得是一种累赘,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
但自己仍然还有很多方面都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改进。
其四,在班务工作上,我的能力提高了不少。
在班级的工作中,我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共同利益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所以,处处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为同学们服好务。
两年来,自己也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
敢于吃苦、善于钻研,能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办事,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总的而言,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回顾在大学度过的时光,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我们就能很精彩。
当然,大学生活中,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委屈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
人生总难免有缺点,在这里的学习,为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
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