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土壤的物质组成-1无机矿物
第1土壤的物质组成-1无机矿物
石英
分布广、性质稳定,极难分解, SiO2
云母
分布较广,可风化为水云母和高岭石,土壤K重要来源 黑云母:富含盐基、易风化 白云母 :抗风化能力强
角闪石和辉石 易风化成次生矿物,释放盐基物质,黑色
方解石 分布广,CaCO3,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易 风化,土壤碳酸盐的主要来源
铁矿 • 赤铁矿:Fe2O3,分布广,暗红色,较稳定 • 磁铁矿: Fe3O4,较稳定 • 褐铁矿:2Fe2O3.3H2O,是含铁矿物在地表经氧化
被土壤颗粒→稳定很强的土壤结构
针铁矿(goethite):FeOOH 赤铁矿(hematite):Fe2O3 三水铝石(gibbsite):Al(OH)3
主要以胶膜或粘粒形式存在。包被土壤颗粒→稳
定很强的土壤结构。
三水铝石、赤铁矿:含水的铝(Al)铁(Fe)氧化物, 在热带亚热带土壤中含量高,交换量低,对磷酸 根有固结作用。 针铁矿:在湿热或渍水土壤中较多,交换量较 多。 水铝英石:无定形含水硅、铝三氧化物,火山 灰发育的土壤中多,吸附阳、阴离子能力均强。
铝氧八面体层
硅氧四面体层
2:1型:
膨胀型—蒙脱石(montmorillonite)、 蛭石 (vermiculite)
非膨胀型—水云母(hydromica) 混合型—绿泥石(chlorite)
1.4 nm过渡矿物(1.4 nm intergrade mineral)
chlorite
表2-2 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特性比较
3)、我国土壤粘粒矿物的分布规律
风化和成土作用与粘土矿物组成关系 (1)气候因素影响: (2)母质因素影响: (3)地形因素影响:
粘土矿物在特定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
• 比较稳定 • 明显的地带性 • 受母质的强烈影响 • 对土壤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总之,由北向南,土壤中的2:1型粘土 矿物减少,1:1型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增 多,其中针铁矿逐渐减少,赤铁矿增多, 三水铝石由无到有。
> 97%
表 几种主要的土壤原生矿物的元素组成
稳定 性
极稳定
易风化
矿物
石英 磁铁矿 钛铁矿 白云母 正长石 钠长石 钙长石 磷灰石 黑云母
辉石
角闪石 橄榄石
常量元素
Si Fe Fe,Ti K,Al,Si K,Al,Si Na,Al,Si Ca,Al,Si Ca,P,F K,Mg,Fe,Al,Si
Ca,Mg,Al,Si
1)、国际制:0.02mm 2)、卡庆斯基制:
# 1~0.01mm的土粒为物理性砂粒 # < 0.01 mm的土粒为物理性粘粒
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性质差异 1) 矿物组成 2) 元素含量 3) 比表面 4) 物理性质:吸湿性、胀缩性、可塑性 5) 化学性质:阳离子交换量
砂粒
粉粒
粘粒
图2-6 土粒矿物组成示意图
岩石循环
二、岩石风化
1、物理风化:岩石在物理因素作用下,逐渐 崩解破碎,仅只有大小形状发生改变,而不 改变矿物成份和化学成分的过程。其结果形 成母质或土壤中的粗粒部分。其主要因素为 温度、流水、冰冻和风蚀等。
2、化学风化:岩石在化学作用下的破坏过程。 使岩石改变其组成和性质而产生新的矿物。 其主要因素为水、氧和二氧化碳等。
理岩
岩浆岩的变质如: 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正片麻 岩
沉积岩的变质如: 粘土岩→板岩→千枚岩→片岩
• 再如: – 硅质砂岩→石英岩(极坚硬、极难风化) – 页岩→板岩(坚硬难风化) – 页岩→千枚岩(云母多) – 页岩、隐晶质的酸性岩浆岩→片岩 – 石灰岩→大理岩(质硬、色白)
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改变了化学成分与性 质,而形成的新矿物。如Si、Fe、Al、Mn的氧化物 和水化氧化物,还有碳酸盐、硫酸盐和黄铁矿等。
1、常见的原生矿物
长石
易风化为高岭石、SiO2、盐基物质 正长石:钾长石,土壤K重要来源,肉红色 斜长石:Na、Ca长石混合,灰白色
表2-7 各粒径土粒的化学组成(重量%)
粒径范 围(mm)
1-0.2
SiO2 96.3
Al2O3 Fe2O3 CaO 1.6 1.2 0.4
MgO 0.5
K2O 0.8
P2O5 0.05
0.2-0.04 94.0 2.0 1.2 0.5 0.1 1.5 0.1
0.040.01
89.4
5.1
1.5
0.8
和水化后的产物,黄褐色。 • 黄铁矿:FeS2,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土壤中
S的主要来源,极易风化成褐铁矿。
磷灰石 • 岩浆岩中副矿物,土壤P素重要来源
土壤原生矿物作用 • 构成土壤的骨架 • 通过风化作用提供养分
2、次生矿物
简单的盐类—方解石、石膏、芒硝、食盐 分三类: 次生层状硅酸盐—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
0.3
2.3 0.2
0.010.002
74.2 13.2
5.1
1.6
0.3
4.2 0.1
< 0.002 53.2 21.5 13.2 1.6 1.0 4.9 0.4
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性质差异 1) 矿物组成 2) 元素含量 3) 比表面 4) 物理性质:吸湿性、胀缩性、可塑性 5) 化学性质:阳离子交换量
侵入岩
侵入地壳冷凝而成的岩石 深成侵入、浅成侵入 (<8 km) 花岗岩、闪长岩
有冷凝、结晶顺序 无层次,无化石
2、沉积岩:先成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原有的 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胶结而成。分为碎屑岩 类、粘土岩类、化学岩类和生物化学岩类。地球表面 75%以上的岩石都是沉积岩类。
各种先成岩经风化、搬运重新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面积最广
Mg,Fe,Ca,Al,Si Mg,Fe,Si
微量元素
Zn,Co,Ni,Cr,V Co,Ni,Ct,V F,Rb,Sr,Ga,V,Ba Rb,Ba,Sr,Cu,Ga Cu,Ga Sr,Cu,Ga,Mn 稀土元素,Pb,Sr Rb,Ba,Ni,Co,Se,Li,Mn,V,Zn,C u,Ga Ni,Co,Mn,Se,Li,V,Zn,Pb,Cu,G a Ni,Co,Mn,Se,Li,V,Zn,Cu,Ga Ni,Co,Mn, Li, Zn,Cu,Mo
五、土壤质地
1、概念
1)、土壤颗粒组成或土壤机械组成:指土壤中颗粒 大小和数量的构成状况。
2)、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土粒大小和数量构 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2、土壤颗粒分级
1)、国际制:0.02mm 2)、卡庆斯基制:1~0.01mm的土粒为物理性砂粒
< 0.01 mm的土粒为物理性粘粒
2、土壤颗粒分级
第一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骨架), 占土壤固相物质重量的95%-98%。土壤的理化性状 与它密切相关,对土壤肥力有深刻影响。而其来源 是成土岩石的风化。
成土岩石 成土母质 成土矿物
一、成土岩石
1、岩浆岩:又称火山岩,由岩浆冷凝而成。分侵入 岩和喷出岩。如花岗岩、玄武岩。
火山作用与火成岩
是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
成分主要是硅酸盐: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 辉石、橄榄石
基性岩浆: SiO2<55%,富含Fe、Mg ,少 Na 酸性岩浆: SiO2>65%,富含K、Na, 少 Fe、Mg
类型: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面冷凝而成的岩石 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砂粒和粉粒主要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中以石英最多,其次 是各种原生硅酸盐矿物(长石、云母);粘粒粒级中,原生矿物 很少,基本上是次生矿物(主要是各种层状硅酸盐和铁、硅、铝 氧化物)。
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性质差异 1) 矿物组成 2) 元素含量 3) 比表面 4) 物理性质:吸湿性、胀缩性、可塑性 5) 化பைடு நூலகம்性质:阳离子交换量
分类
碎屑岩类:组成物质主要为碎屑物质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类:组成主要为粘土矿物 页岩 泥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 石灰岩 白云岩
3、变质岩类:先成岩类在高温高压下使岩石内部发 生剧烈变化面成。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 片岩和大理岩。
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外力)不同 变质作用不经过溶融过程(与岩浆岩不同) 常见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
Oxygen Silicon Aluminium
(2)主要类型
1:1型:高岭石(kaolinite)、埃洛石 (halloysite)
1:1型 (高岭石)结构
铝氧片
硅氧片
1:1型 (高岭石)结构
铝氧八面体层 硅氧四面体层
层间氢键 O OH
2:1型 粘土矿物(云母)的结构
O
Si
硅氧四面体层
Al
项目
蒙脱石类 水云母类 高岭石类
形状
不规则片状 不规则片状 六角形片状
外表面
大
中等
较小
内表面
很大
中等
较小
比表面(m2/g)
700-800
100-120
5-20
粘结性,可塑性
强
中等
弱
胀缩性
强
中等
弱
阳离子交换量
60-100
15-40
3-15
(cmol/kg)
2)、含水铁、铝氧化物: 主要以胶膜或粘粒形式存在。包
2、沉积岩:先成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原有的 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胶结而成。分为碎屑 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类和生物化学岩类。
3、变质岩类:先成岩类在高温高压下使岩石内部发 生剧烈变化面成。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 片岩和大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