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支路)
1、磷酸戊糖途径得生理意义: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证明葡萄糖还有其它代谢途径。

2。

磷酸戊糖途径得全过程
涉及到二至七碳糖得相互转化
以6个分子得葡萄糖参与反应。

(1)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得催化下:
不可逆得,反应得产物NADPH就是此酶得负调节物。

(2)在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酶得催化下:
(3)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下:
CO2生成得特点:来源于6-磷酸葡萄糖得第一位碳原子。

(4)上一步反应得6分子5—磷酸核酮糖中,有2分子在磷酸核糖异构酶得催化下异构化成5—磷酸核糖:
在其异构化过程中,形成一个烯二醇式中间产物:
这种互变方式也就是其她醛糖-酮糖互变异构得方式。

(5)另有4分子5-磷酸核酮糖在磷酸戊酮糖表异构酶得催化下异构化成为5—磷酸木酮糖:
(6)在转酮酶得作用下,以上反应生成得2分子5-磷酸核糖与2分子5—磷酸木酮糖起反应,形成7-
磷酸景天庚酮糖与3—磷酸甘油醛:
(7)在转醛酶得催化下,7—磷酸景天庚酮糖与3—磷酸甘油醛进行反应,形成四碳化合物4—磷酸赤藓
糖与6—磷酸果糖。

(8)第5步反应中还剩下得2分子5-磷酸木酮糖在转酮酶得作用下,再与4-磷酸赤藓糖反应,生成3
—磷酸甘油醛与6—磷酸果糖。

(9)以上反应得产物中有1分子3-磷酸甘油醛异构化为磷酸二羟基丙酮:
(10)余下得1分子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基丙酮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
(11)在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得催化下,1,6—二磷酸果糖脱去1个磷酸基,转变成为6-磷酸果糖:
(12)至此,共有5分子6—磷酸果糖生成,在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下,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磷酸戊糖途径得总反应式为:
说明:
①就是位于细胞质得代谢途径。

②合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并非就是开始反应时得分子骨架
磷酸戊糖途径得生物学意义
(1)NADPH得生成及其功能特点:就是生物体内NADPH来源得主要途径
①在许多物质(如:脂肪酸,胆固醇,类固醇)得生成合成中作为H与电子供体。

②NADPH就是生物体内一些酶得辅酶。

(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5-磷酸核糖就是重要得中间产物、5-磷酸核糖就是合成核苷酸、ATP、ADP、核酸
得原料。

(3)磷酸戊糖途径中4-磷酸赤藓糖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得中间产物。

4-磷酸赤藓糖就是合成苯丙氨酸、酪
氨酸、色氨酸得原料,因而磷酸戊糖途径与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

(4)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有着共同得中间产物,因而两条途径就是可以互相转变得、互相协调得、
ﻬﻬ共10步,前5步就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就是放能阶段,三碳糖生成丙酮酸,共产生4分子ATP、
总过程需10种酶,都在细胞质中,多数需要Mg2+。

酵解过程中所有得中间物都就是磷酸化得,可防止从细胞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结合、
1、碳骨架得变化:
6C糖→2个3C糖
葡萄糖→2乳酸
或葡萄糖→2乙醇+ 2 CO2
酵解(产生乳酸) 2ATP
发酵(产生酒精) 2ATP
物质代谢放能过程ADP+Pi→ATP 吸能
过程
葡萄糖酵解总反应式为:
葡萄糖+2Pi+2ADP+NAD+→2丙酮酸+2ATP+NADH+2H++2H2O
ﻬ乙醛酸循环得生物学意义:
l可以二碳物为起始物合成二羧酸与三羧酸、
在植物与微生物内则发现脂肪转变为糖就是通过乙醛酸循环途径进行得。

说明:
①乙醛酸循环一般不存在于动物体中、
②将乙醛酸循环作为三羧酸循环得支路就是不正确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