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类型及作用导学案年级:高三科目:地理序号:041 日期:2013/12/28学习内容:湖泊的类型及作用学习目标:了解湖泊的类型;掌握湖泊的作用;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湖泊的作用;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难点: 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单】:一、湖泊的类型研究目的不同,划分湖泊类型的方法和依据也不同,主要分类方法有按湖盆成因、按湖水补给与径流的关系;按湖水盐度分类等等。
1.按湖盆的成因分类湖盆是湖泊形成的基础,湖盆的成因不同、湖泊的形态、湖底的原始地形也各异,而湖泊的形态特征往往对湖水的运动、理化性质、水生生物生长以及湖泊的演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按湖盐成因分类,得到广泛的应用。
天然湖盆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构造湖盆、火口湖盆和阻塞湖盆等;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河成、风成、冰成、海成以及溶蚀等不同类型的湖盆。
1)构造湖: 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等)所产生的凹陷形成。
其特点是: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
例如,死海及非洲著名湖泊(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贝加尔湖、洱海、青海湖等。
2)火口湖: 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成为积水的湖盆,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如目前中国最深的湖泊——白头山上的天池(又称长白山天池)。
3)堰塞湖: 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之分。
前者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黑龙江的镜泊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火山岩浆下泻堆积河道而成堰塞湖)等;后者为地震、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往往维持时间不长,又被冲而恢复原河道。
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
巴尔喀什湖位于亚洲中部,哈萨克东南部湖泊,是一个内陆冰川堰塞湖,是世界第四长湖。
4)河成湖: 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轭形,故又称牛轭湖,水深一般较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5)风成湖: 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湖水较浅,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矿化度较高。
例如,我国内蒙古的湖泊。
6)冰成湖: 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碛湖,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北欧国家芬兰和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
7)海成湖(海迹湖): 在浅海、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延伸,最后封闭海湾部分地区形成湖泊,这种湖泊又称碛湖,例如,杭州的西湖。
里海(今8)溶蚀湖: 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溶蚀了可溶性岩层所致,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深较浅,例如,贵州的草海。
总之,天然湖盆往往是由两种以上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2.按湖水补排情况分类可分吞吐湖和闭口湖两类,前者既有河水注入,又能流出,例如,洞庭湖;后者只有入湖河流,没有出湖水流,例如,罗布泊。
按湖水与海洋沟通情况可分外流湖与内陆湖两类。
外流湖是湖水能通过出流河汇入大海者,内陆湖则与海隔绝。
3.按湖水矿化度分类按湖水含盐度的大小,可分为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及盐水湖4类。
淡水湖矿化度小于1克/升;微咸水湖矿化度在1—24克/升之间;咸水湖矿化度在24—35克/升之间;盐水湖矿化度大于35克/升。
外流湖大多为淡水湖,内陆湖则多为咸水湖、盐水湖。
4.按湖水营养物质分类按湖水所含溶解性营养物质的不同,湖泊可分为贫营养湖、中营养湖、富营养湖3大基本类型。
一般近大城市的湖泊,由于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大量进入,多已成为富营养化的湖泊。
二、常见湖泊及成因(一)、亚洲湖泊:数量上仅次于欧洲和北美洲1、北亚湖群:多冰蚀湖、沼泽湖及构造湖贝加尔湖:世界第一深湖和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为构造湖,地层断裂陷落而成。
2、中亚湖群:多为海迹湖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内流湖、海迹湖)咸海:中亚最大湖泊(咸水湖、内流湖、海迹湖)3、青藏高原湖群:世界最大高原湖群,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冰川作用是湖泊形成的主要因素。
⏹青海湖:我国第一大湖泊及咸水湖、内流湖、构造湖(断层陷落而成)4、长江中下游湖群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多河迹湖、海迹湖,也有构造湖。
5、西亚湖群(亚美尼亚高原、安娜托利亚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的湖泊)多构造湖和堰塞湖(河流被火山熔岩阻塞而成)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
世界湖面最低和含盐量最高的内陆湖泊、构造湖(东非大裂谷的延伸)(二)、欧洲湖泊欧洲是小湖众多的大陆,多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碛湖,也有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漏斗湖(溶蚀湖)、火山地区的火山湖。
(三)、非洲湖群:多数为断层湖,集中分布在东非高原上。
⏹坦葛尼喀湖:世界第二深湖、断层湖⏹维多利亚湖: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断层凹陷湖(四)、北美湖泊(五大湖)五大湖是美、加之间五个相连湖泊的总称,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素有“北美大陆地中海”之称。
成因为冰川侵蚀作用(冰蚀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冰蚀湖南美洲封闭洼地很少,缺乏断陷盆地,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范围很小,因此各种成因类型的湖泊都很少,面积在800km2以上的湖泊只有三个,在世界各大洲中独具特色。
(五)、我国湖泊及成因1、东部平原湖区(我国最大淡水湖区)五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构造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里;多为河迹湖和海迹湖2、东北湖区黑龙江五大连池:堰塞湖兴凯湖:在中俄边境,属构造陷落湖3、云贵高原湖区:本区多构造湖和岩溶湖云南滇池:构造湖4、蒙新高原湖区:本区湖泊形成多与风蚀、风积有关,一些大户为构造湖呼伦湖、岱海、艾丁湖:构造湖乌梁素海:风蚀湖5、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我国最大湖泊、咸水湖、内流湖、构造湖⏹纳木错:我国最高湖泊、构造湖三、湖泊的作用1、生态作用:①削峰补枯,调节径流;②保持生物多样性;③调节周边小气候2、经济方面:①提供水源、灌溉及航运;②发展渔业经济;③发展旅游业四、内、外流湖的判断【巩固学习单】:一、选择题(2012全国文综)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1~2题1.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2.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2012洛阳高三调研)读图10,回答3—4题。
3.内流区的湖泊,属于图10中的()A.①B.②C.③ D.④4.在我国,②地区与③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相比较,正确的是()A.②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B.②地区河流流量上游大于下游C.③地区河流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③地区河流流量较小右图是中亚地区某内流湖水位年变化情况图,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B.风沙影响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6.该湖泊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C.湖水长年补给潜水D.潜水长年补给湖水右图为某大洲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沿图中C、D、E、F沿线旅游(虚线为旅游线路,箭头表示行进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线路通过大片沙漠时看到的河流都是内流河B.D线路景观非常的单一C.E线路看到大裂谷,其附近有高山山顶常年积雪D.F线路地形起伏非常大8.关于图中A湖泊和B海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湖泊的成因与巴尔喀什湖成因不相同B.A湖泊是非洲最狭长的湖泊C.B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D.B海沿岸形成了大量的石油化工中心(2009全国文综)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9-11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
读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所产生影响的是()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B.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 D.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13.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据图可知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甲河下游地势平坦 B.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C.甲河流量更大 D.乙河入湖口较深14.图中沙漠的主要成因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C.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 D.人类过度聚殖的恶果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国一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
以下为该小组查找的部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表2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的演变15.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资料,确定了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几个原因,试为其找出最合理的①泥沙淤积②气候变暖③南水北调④围湖造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该研究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改变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①重点在四水流域进行水土保持②在长江下游植树造林③疏浚河道和湖底泥沙④退耕还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1、.图13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1)图中甲处,在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朝_________方向扩展。
(2)图中乙处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有2.5万平方千米,但到了20XX年,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
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拯救措施,20年后,该湖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该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