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二)
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降温后,可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与木炭 22CO O C −−
→−点燃
+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热;
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2)与硫 22SO O S −−→
−点燃
+ 现象: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与磷 4P +5O 2 −−→−点燃 2P2O 5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
(4)与铁 3Fe +2O2
F e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与石蜡 石蜡+氧气错误!二氧化碳+水
现象:集气瓶中壁上出现无色液滴,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A +B →AB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课堂练习】
1、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
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性质。
2、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足量的下列物质充分燃烧,容器中剩余气体几乎都是氮气的是( )
A。
木炭B.蜡烛 C.硫D。
磷3、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木炭在氧气
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
燃烧
D、蜡烛在氧气
中燃烧
二、氧气制法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原理:各气体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氮先气化,得到的氧气是混合物
2、实验室制法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使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原理:2KClO
3−→
22KCl+3O2↑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注意点:A、试管口向下倾斜
B、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C、用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D、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收集方法:A、排水法:氧气难溶于水
B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检满:A 、排水法:气泡从水槽中出现
B、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操作要点:A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装:填装药品
C、定:固定装置 D 、点:点燃酒精灯
E、收:收集气体(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再收集) F 、离:导管离开水槽 G 、熄:熄灭酒精灯
(为防止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一定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加热高锰酸钾
反应原理 2KMnO 4−−
→−加热
K 2MnO 4+MnO2+O 2↑ 装置选择:同(1)
(3)双氧水制氧
反应原理 2H 2O2−
−→−2
MnO
2H 2O +O 2↑ 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 优点:随制随取
操作注意点: 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AB →A+B
【课堂练习】
4、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ﻩ A.①② B .①③ ﻩC.②③
D.①②③
5、右图是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⑤ (
2)
该
装
置
的
错
误
之
处
是 。
(3)改正后,该装置中采用的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检验氧气是已集满的方法是:
用 放在 ,若 ,证明氧气已集满。
(4)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反应结束后剩余在发生装置中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锰和 。
要将它们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课后练习】
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16、Mg —24 一、填表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2、按要求填空写出符号的意义或表示该意义的符号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二、选择题
4、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氮气用于制取化肥B.液氮作冷冻剂
C.稀有气体常作保护气 D。
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以防腐
5、下列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SO2 B。
CO2 C.CO D.NO2
6、下列物质中,既有化合态氧、又有游离态氧的物质是( )
A。
液态氧气B.过氧化氢 C.氯酸钾 D.空气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氯酸钾 C.水 D.臭氧
8、下列化学符号中只具有微观意义,而不具有宏观意义的是( )
A.Fe B.2H C。
N D。
H2O
9、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丁烷分子等构成。
在加压条件下,25 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由此可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断运动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三、填空题
11、浩瀚的大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人类生活在大气的底层—-空气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
们理解了关于空气的一些知识:在空气中
(1)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占空气体积的;
其次是,占空气体积的,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单质气体是。
(3)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氢气是一种密度很小,但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填充飞艇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可知氦气一定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12、空气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工业上制氧气用方法,该过程是变化(填“物理
"或“化学”)。
13、人类的生存需要洁净的空气。
含硫燃料的燃烧(如煤炭)使得有毒气体 (化学式)大量排放引起了酸雨;曾经大量使用的氟利昂破坏了大气中的。
14、下图所示为两套测空气成分的装置图。
当红磷、蜡烛自燃熄灭后,分别打开止水夹.
A烧杯内液面高度比B烧杯内液面高度(填“高”、
“低”
或“相等")。
试分析原图一
因。
四、实验题
15、图一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1)按要求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错误!,③
(2)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包括:
①放入称量好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②加热;③连接好装置;④收集气体;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移出水槽;⑦检查装置气密性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④ (填序号)。
(3)图二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
根据图可判断装置的气密性.
16、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是我们很熟悉的四种无色气体,为了鉴别他们,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鉴别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1)分别取样于集气瓶中,并分别编号为A,B,C,D。
(2)实验,步骤与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现象判断A,B,C,D中各是哪种气体,并将鉴别结果填写在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