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PPT课件
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PPT课件
• 瘀血内停
• 气滞则血行不畅;痰湿阻于经络,或寒邪入血,血寒而凝,或邪 热入血,煎熬血液,或失血之后,离经之血蓄积体内,均可形成 血瘀,甚则血液瘀结,久致髓海瘀阻,无以生化气血
出血的病理
• 血热妄行 • 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均可灼伤脉络, 逼血妄行而出血
• 阴虚火旺 • 久病邪恋,或房室不节,均可导致肾阴亏损,虚火妄 动,损伤血络;此外烦劳过度,耗伤心阴,心火亢盛, 移热小肠,灼伤脉络,血入膀胱出现尿血。
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研究 概述
主要内容
一、血液病研究概述 二、中医学发展历史 三、血液病病因病理 四、血液病诊断辨证 五、血液病治疗原则 六、血液病治疗纲要 七、中西医特色优势 八、血液病研究展望
一、血液病研究概述
•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 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血液病研究概述
• 17世纪发明显微镜,19世纪完成血细胞的形态观察,以及创造 了血细胞的计数工具
• 建立了临床检验诊断技术,进而形成了血液病的临床医学,其 内容涉及到生理、生化、病理、药理、遗传、免疫、放射和肿 瘤等多门学科。
血液病研究概述
• 基本特点:多属临床疑难病,证情变化多,涉及范围广,治疗难度大, 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中许多疾病曾被人们称 为“不治之症”。
三、血液病病因病机
• 发病因素 ➢ 机体内环境
免疫状态 遗传因素 ➢ 机体外环境 生活环境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感染因素等
中医血液病的病因
• 外感六淫 • 外感疫毒 • 药毒内伤 • 先天因素 • 情志变化 • 饮食起居失调等
中医血液病的病理
• 出血 • 贫血 • 发热
贫血的病理
• 脾胃亏虚
•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证候》 • 唐宋时代形成了中医血液病证候治疗学
• 《备急千金耍方》、《太平圣惠方》、《济生方》记载的归 脾汤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诸虚》
• 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促进了中医血液病学的发展: • 金·刘完素主火热论说、张之和的攻邪学说、李杲脾胃内伤 学说、朱丹溪的相火论说
• 明清时期中医血液病理论体系日臻完备与发展
血液病研究概述
• 基础学科(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干 细胞工程等)的进步,带动了血液学科的迅速发展,使得血液 学内容不断更新,丰富多彩
• 病因和发病机理认识不断深入 • 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如白血病的MICM等 • 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案逐渐出现,以及综合性治疗手段,如化疗、
• 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 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 血液病学是研究造血系统疾病病理状态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西医 内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以其专业内容深、知识更新快为医学同道 所瞩目。
•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 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造血系统生理 病理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
• 气虚不足,无以化生营血,或脾虚统血无权,阴血亡失,导致贫 血的发生
• 肾精亏损
• 先天禀赋不足或早婚多育,房劳过度或久病及肾,耗伤肾精,生 化无源、营血不足,发为贫血
• 肝血不足
• 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邪毒入侵、留恋肝经,相火妄动,暗耗 精血,肾精亏损,无以藏精化血也可出现贫血
• 邪毒伤脏
• 伤脾及肾,影响气血化生,或直接侵入骨髓,灼血阻络,伤精耗 髓,而致精髓枯竭,血生乏源
放疗、手术、中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的联合使用 • 临床缓解率、治愈率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彻底治
愈、重获新生。
西医诊治血液病现状
先进的诊断技术 规范的诊疗常规
有
能
力
的
输血支持
免疫治疗
描
化疗药物
述
支
机
持
抗感染
血液病 干细胞移
方
止血措施
法
基因治疗
药
物
客观评估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发展历史
•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西医并存的诊疗模式及体 系,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的特点和优势。
•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探索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途径,逐步寻求有效安 全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 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
• 6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血液病、发展血液病学,从理论到实 践,从方法及手段上,以及多层次多途径的结合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 步和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成的体系。
• 近年各地根据中医理论,运用中医药治疗贫血、血液肿瘤和出血性疾 病等取得了较好疗效,初步探索了中医证候的本质,阐述了中医药疗 效机理。
• 发病情况:逐年增高,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 应用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血液病的发现逐渐增多,发病率有增 高的趋势。
• 疾病分类: ➢ 临床分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等。 ➢ 遗传分类:先天或遗传性血液病和后天获得性血液病两大类 ➢ 性质分类:良性血液病和恶性血液病
西医治疗血液病存在的问题
毒副作用较大
白血病化疗问题
针对性较差
MDS、MPD等治疗问题
?
价格相对较贵
生物细胞因子等
复发率较高
ITP治疗、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等
二、中医学发展历史
• 历史悠久 • 理论独特 • 经验丰富 • 我国多民族文化遗产中之瑰宝
中医学发展历史
• 《内经》奠定中医血液病学理论基础 • 《金匮要略》形成了血液病辨证论治体系 • 晋隋时代形成了中医血液病证候病源学
中医学发展历史
•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 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一些疾病得以治愈,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 进水平,显示出中医治疗血液病的较大优势和特色。
• 运用现代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机理,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如中药青黛及其提取物靛玉红、甲异靛治疗 CML,三尖杉(粗榧)属植物提取物三尖杉酯碱治疗AML等,砒石 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AS2O3),雄黄(AS2S2)治疗APL的研究成果为 国内外所公认,这大大丰富了中医血液病的基础理论和治疗学内容, 从而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