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聚与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2、点的魅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产生动感)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四、展示评价3、黑与白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要领。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与白正负图形的要领: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要简洁,线条要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作业要求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4、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欣赏相同的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学过程:活动一: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画了一幅画,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先说说优点。

生进行评价,教师肯定并加以表扬。

设计思路;看老师画画,本身就是非常兴奋,而且老师的画肯定是非常好的,所以学生自然能找出好多的优点,老师都要非常高兴的加以表扬,并对学生的表扬表示出诚恳的感谢,这样会大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及分析水平。

提高审美力。

师:那位同学给老师提出不足?设计思路;当我们平时就对学生灌输正确的审美教育,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任何一幅画都有缺点,都不可能完美,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他们的观点,对的要夸张而虚心的表示接受,即使不正确,也要诚恳的表示接受,尽量少否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自己的鉴赏力信心倍增,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更浓了。

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生:感觉画面单薄生:感觉画面不够丰富生:感觉画面缺少生机生:感觉缺少震撼力生 :缺少了背景。

……对学生提出的不足教师加以肯定。

予以表扬,并表示感谢。

最后总结:少了背景。

师:有几位小朋友已经帮老师补充了背景,请同学欣赏一下,打开课本第七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不同的背景下,每一幅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设计思路:小学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的,他们争强好胜,好表现,所以他们会非常细心的研究这幅画,毫无顾忌的运用所有的语言进行表述,经常给他们表达的空间,经常对他们的表达予以表扬,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持续的提高。

生……经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兴奋温馨刺激恐惧活动二:同学们,人家小朋友画的怎样?我想我们会画的比他们更好。

今天,我们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画,老师已经画好了画面主体——两只小鸟,请同学们把它粘到你认为合适的位置,加上合理的背景,表达出高兴,或伤心,或恐惧的意境来。

可以先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表情达意。

特别是伤心和恐惧的表达,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你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要知道,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得的,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生讨论:……设计思路:美术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提高审美力,美化我们生活,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想象力,创造力,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哪怕是梦想,空想,就算是可笑的不切实际。

都是值得我们老师大加赞扬的,因为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师:请同学任选一种情感,进行创作。

我非常期待同学们的作品。

活动三:生作业,师指导。

活动四:相互欣赏。

设计思路:相对来说,美术课中的绘画时间是最缺少交流空间的,针对这种情况,在独立绘画一段时间以后,让同学们相互欣赏相互评鉴,及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审美力,并且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

为下一步的修稿提高鉴定基础。

活动五:修正提高。

活动六:展示评价。

设计思路:最后的三两分钟,鼓励学生有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表扬。

学生会更有信心,更有决心学习美术。

从而达到了美术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课堂评价:本节课,授课老师首先用扎实的基本功现场作画,自然而然的学生就心生敬佩之心,大大的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

而后,让学评价老师的画,学生自然会有许多溢美之词,老师适时点拨,就算大师的画也会有缺点,让学生大胆发言,不拘言辞,教师对任何一位同学的发言都微笑倾听,谦虚诚恳,恰当评价,没有一句否定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自己就像一位很有鉴赏水平的品论大师,让学生喜欢美术。

第二部分,展现不同的背景,让学生就像阅读作文一样阅读画面,学生自然的从背景里读出了画面的情感,从而真正领略了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

得出了兴奋,温馨,刺激,恐惧等不同的情感,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原来一幅画的背景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就完全不同。

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了背景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教师立意主体,让学生创意背景,因为有了先前的铺垫,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

就连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有一种急于表现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让学生先讨论,在作业,充分发挥了团结协作的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作品自然就非常精彩了。

最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评鉴,做到了自评,互评,教师当场评价,没有难懂的专业术语,简洁明了。

是一节简单和谐高效的美术课。

5、冰川与晚霞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4、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5、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欣赏教材中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色彩的渐变效果)2、让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识窗",了解色彩渐变的知识。

二、发展阶段: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例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或曲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也可以用硬物划出印记)接下来进行调色并作画。

注意: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

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色来表现色彩的渐变。

2、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创作思路。

三、作业6、画嗅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几种气味。

2、培养学生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3、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同学们,在我们教室里有样东西,我们却看不到它,你们猜猜是什么?(空气)2、对啊!在我们的教室里到处都充满着空气,闻一闻,什么味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一下(拿出空气清新剂喷一喷)我们再来闻一闻,现在你闻到了什么味道?闻到这股香味,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感觉吗?小结:想不到闻到空气中的香味后会有这么奇妙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气味到底有多么奇妙!二、发展阶段1、刚刚闻到香味的这种感觉,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1)小结:可以画下来(2)用语言说出来,你能试一试吗?(3)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写下来。

(4)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闻到气味时的表情也很丰富的。

谁来试一试?今天我们主要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感受。

揭示课题--画嗅觉2、老师闻到这股香味,已经把这种感觉画下来了。

同桌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空气中的香味的?小结:这张作品表达了老师闻到香味后愉快的心情体验。

3、除了点和线条以外,还可以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种香味的呢?学生交流(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快乐的体验)4、大师们也有许多表现香味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5、同学们,你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哪些味道?打开瓶子让大家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味道?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7、卡通画教学目标: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初步学会欣赏卡通作品。

3、选择一种方法,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作品。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看一段卡通片,师生一起谈谈卡通片是如何通过造型,色彩,声音等要素来表现主题的。

譬如在《宝莲灯》一片中,清新,明亮的色彩,舒缓的音乐,表现三圣母与沉香划着船在莲叶间嬉戏的欢乐时光,三圣母美丽动人,沉香活泼可爱,讨人喜欢;而杨是在抑郁的暗色中出场的,表情阴森,拌着电闪雷鸣,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反面角色……二、发展阶段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卡通作品,说说画面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它是什么特点,作者用怎么的造型,色彩来表现这一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