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岩层的产状类型和在地质图的表现
岩层的产状类型和在地质图的表现
第三讲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 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
1. 岩层的基本产状类型
表2-1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简表
类型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构造复杂区
倾斜岩层
中等复杂区
分 布 构造简单区 区 倾角 0,或小于5
90 露头宽度L
0~90 h=H×cos V字形法则
厚度h 铅直厚度H
地 质 平行于等高线 直线 图
地地 质质 界界 面面 的倾 倾向 角与 小地 于形 地坡 形向 的相 坡同 角,
(4)当地质界面水平时, 地质界线的弯曲形态随地形等 高线的变化而变化,且二者相 互平行或重合。 (5)当地质界面直立时, 地质界线呈直线沿其走向延伸, 不受地形变化影响。
地 质 界 面 直 立
4. 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4.1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界面上下的 岩层时代存在明显的间断, 但其上下的地质界线与不整 合界线相互平行。
2. 地质图
2.1 地质图 用规定的符号、色谱、 花纹表示,按一定比例把地 壳或岩石圈某一部分地质组 成、构造地质现象等地质内 容正投影到地形图(水平面) 上得到的一种图件。
2.2 地质图的要素
图名 图例 比例尺 地形线 地质体 地质界线 制图单位 制图时间等
2.3 地质图类型
标准化地质图 按国家制图标 准和规范编制的 专门地质图 按某种特殊要求 编制的
超覆不整合
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在不 地整 质合 图接 上触 的关 表系 现 特 征
大 别 高 压 超 高 压 变 质 带 构 造 简 图
3. 地质图上地质界线的V字形法则 3.1、几个概念 3.1.1 露头线 任一地质界面与天然地面的 交线。其形状取决于地质界面 的产状和地形两个基本要素。
3.1.2 地质界线 露头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
3.1.3 露头宽度(L) 岩层顶面和底面正投影间的水 平距离。其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 地形和岩层产状等三个因素及其 相互关系。
3.2 V字形法则 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 弯曲的规律。其特征受地 质界面倾角、地形坡度及 地形与地质界面产状之间 的相互关系等三个因素制 约。表现为:
(1)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 形坡向相反时,地质界线在沟 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 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 下坡的“V”字形,地质界线的 弯曲紧闭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 弯曲紧闭度。
4.2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界面上下的岩层 时代存在明显的间断,但其下覆 的各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线斜交, 其上的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线相 互平行。
角度不整合
4.3 超覆不整合接触关系 沿超覆不整合界线在超覆 处其下覆地质界线与不整合界 线斜交且存在沉积间断,而在 远离超覆处其上下地质界线与 不整合界线相平行且不存在沉 积间断。
地 质 界 面 倾 向 与 地 形 坡 向 相 反
(2)当地质界面倾向 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 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 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 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V” 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 指向上坡的“V”字形。
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
地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
(3)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 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面的 倾角小于地形的坡角时,地 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 向上游的“V”字形,在山脊 处形成尖端指向下坡的“V” 字形,但地质界线的弯曲紧 闭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 紧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