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
3.磁针制动器 7.磁针 11.度盘罗旋
4.圆水准器 8.长水准器 12.垂直度盘
第四节
褶皱构造
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
连续的现象。
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形态只有两种
背斜
向斜
褶皱的基本形式
背斜
向斜
一、褶皱要素 褶曲:是岩层的一个弯曲。
任何褶曲都具有以下基本要素
1.核部:指褶曲的核心部分。 2.翼: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 3.轴面:大致平分褶曲的假想面。 4.轴线: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三、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岩层的空间位置。
岩层的产状要素常以 “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倾斜岩层的层面和任一水平面的交线。 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倾角: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称为倾角。
走向、倾向和倾角的含义及关系
1.小测望标 5.长测望标 9.测斜仪
2.反光镜 6.短照准合页 10.水平度盘
1.向斜:对称、重复特点是——中间新、两侧老。
D S O O S D S O O S D S O
原形态
风化、剥蚀后(剖面)
平面形态
2.背斜:对称重复特点——中间老、两侧新。
地质地理坐标
地质地理学中,以水平面为基准,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旋转一周所构成
的坐标系来表示方位。
3600 N 00
问E、S、W各为多少方位角度? 160°代表什么方位?300° 呢?
W 2700 E900
地质图上,则先按“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定正方位, 再运用该体系。
S 1800
野外测定地层产状用地质罗盘,常用的产状记录 格式为:倾向<倾角 , 如120°<30°, 265°<60°
相应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
两者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显生宙
第四纪(Q) 新生代(Kz) 第三纪(R) 白垩纪(K) 中生代(Mz) 侏罗纪(J) 三叠纪(T) 二叠纪(P) 晚古生代 石炭纪(C) 泥盆纪(D) 古生代(Pz) 志留纪(S) 早古生代 奥陶纪(O) 寒武纪(E) 震旦纪(z) …………
5.枢纽:褶曲轴面与岩层层面的交线。
背斜的枢纽称为脊线,向斜的枢纽称为槽线。
褶曲要素 E-翼;F-核部;ABCD-轴面;BC-枢纽;AD-轴线
二、褶皱的基本类型 常见的有三种。 (一)按褶皱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分类 (1)直立褶皱;(2)倾斜褶皱 (3)倒转褶皱;(4)平卧褶皱 (二)根据褶皱枢纽产状的分类 (1)水平褶皱;(2)倾伏褶皱 (三)按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分类 (1)线状褶皱 (2)短轴褶皱 (3)穹窿和构造盆地
褶皱按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 (a)直立褶皱;(b)倾斜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
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同斜褶皱
平卧褶皱
翻卷褶皱
伊拉克和伊朗交界附近的背斜山
美国怀俄明州的穹隆山
三、褶皱的野外识别 查明地层的层序和地层的时代,并测量岩层的产状。 然后根据以下几点分析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并确定 是向斜还是背斜。 (1)岩层对称重复出露,可确定有褶皱构造。 (2)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是 背斜还是向斜 (3)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 斜的、还是倒转的 (4)根据褶皱枢纽是否倾伏,确定褶皱是水平褶皱 或倾伏褶皱。
第一节 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 一、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促使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为 内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 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地壳运动 (2)地震作用 (3)岩浆及火山作用 (4)变质作用
二、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指地壳在内动力作用的影响下而引 起的变形和变位。 主要形式有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下老上新
根 据 地 层 层 序 律, 地 层 上 新 下 老பைடு நூலகம்
(2)古生物法
地球上生物的演变是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一定种属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地质年代,相同地质年 代的地层里,必然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种属的化石。 标准化石:历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 泛的化石。 (3)岩性对比法 同一地质时代、同样地质环境下所形成的岩石,在岩 石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具有相似的岩性。
根据公式就可计算出该放射性同位素的年龄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2)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测定;
(3)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
(二)相对年代的确定
地层层序法
古生物法
岩性对比法
(1)地层层序法
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
原始水平
(一)水平运动
大陆飘移假说。
(二)垂直运动
“沧海桑田”是古人对地壳垂直运动的一种描述。
第二节
地质年代与地层年代的确定
地史学:研究地壳发展历史的科学称。
一、地质年代的概念 地质年代包括 绝对年代: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 相对年代:指地层形成的相对新老关系。 综合各种因素 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宙、代、纪、世
问:由唯一的倾向可推得两个走向,那么由走向 是否可推求唯一的倾向? 平面地质图上 30°是常用产状标准形式,长线—
走向,短线代表倾向,而30°代表了岩层倾角。
第三节 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 一、水平构造 水平构造:指岩层保持近于水平状态的地质构造。 倾斜角度小于5º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二、倾斜构造 倾斜构造:水平岩层经构造变动,变成与水平面 成一定倾角的岩层构造。 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岩层倾斜方向和倾斜 角度大体一致的岩层。 根据单斜构造岩层倾角大小可形成的地貌形式 单面山(倾角小于35º);猪背岭(倾角大于35º)
元古代(Pt) 隐生宙 太古代(Ar)
地质年代体系简图
二、地层年代的确定
(一)绝对年代的确定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来测定的绝对年代。
放射性同位素是不稳定的,它经常在裂变,释放出
能量,最后变成稳定的“终极元素”。 放射性元素都具有固定的衰变常数λ ,矿物中放射 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下的母体同位素含量(N)与蜕 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D)可以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