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4P + 5O 2 点燃2P2O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气密性2. 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 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 1. 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 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 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 ,可能原因是:a. 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 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0.03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空气中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考点三、保护空气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酸、碱、盐、氧化物)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1、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3、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 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2.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的构成: 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 中子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 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 -12 )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 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4、元素1. 含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区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常 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 由哪些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 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4. 元素的分布 :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Si 、Al 、Fe ②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C 、H 、 N③ 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 N 、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元素符号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 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 2 个氢原子: 2H ;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 6.N :6表示 6个氮原子。

5、离子1. 元素的种类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 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 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带 负电)③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为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3.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4.离子符号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 时,1 可以不写。

如Na (钠离子)、Ca (钙离子)、H (氢离子)、Cl (氯离子)、O (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 个镁离子带2 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表示2 个氧离子。

6、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如H2O)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 个水分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3.化学式的写法: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 e、Al)单质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S、P、C)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O2、H2、Cl2)纯净物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3氨气、CH4 甲烷)。

在元素符号化合物右下角写出该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H2O2)。

当原子团不是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 1 省略不写)。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①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②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 - ”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5.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 价,氢元素通常显+1 价。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

6.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

如P 2O57.数字的意义: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H中的“ 2”表示2 个氢原子。

②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2H2O中的“ 2”表示2 个水分子。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如CO2 中的“ 2”表示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 个氧原子。

④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如Fe 中的“ 3 ”表示1 个铁离子带3 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FeCl3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8.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5 )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附表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附表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亚铁指化合价为+2 的铁元素,亚铜指化合价为+1 的铜元素。

7、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