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历程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
应用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身固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公、私应用文体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2)历代应用文文体及相关制度都是在基本沿承前代的基础上,或消或长,有所变更。
(3)应用文体裁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名同实异或实同名异的现象。
(4)中国古代公务应用文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体裁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一文中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此言道出了文体变化的规律性。
应用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
从原始社会到今日的高科技知识经济社会,应用文写作从“上古结绳始”,经过龟板、骨片、竹简、陶瓷、青铜刻文记事,到布帛、纸笔书写,再到键盘输入和光盘储存,文种从单一到繁多。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变化紧密相联的。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历史源远流长。
1935年,叶圣陶先生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人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人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应用文进人迅猛发展阶段。
21世纪将是应用文焕发出璀璨光彩的光辉时代。
应用文写作将进人一个全新的历程,这和它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密不可分的。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所反映和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是直接的社会生活现实。
它总是用其特有的行政的或惯用的规范方式实现其特定的制文目的,指导社会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加人wto,中国经济将和世界经济接轨,现代应用文作为交往协作的权威工具,如何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经济沟通与衔接,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因此,认识现代应用文的发展趋势、加强应用文写作的学科建设尤为重要。
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紧密相联。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尽管不同,文化各异,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日渐明显的今天,应用文写作的发展趋势却大致相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日趋具体和精细。
而应用文的发展,是随着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发展的。
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必然要求应用文写作专业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促进社会更加有序、有效地发展。
面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浪潮已从大洋彼岸汹涌地扑向祖国大陆,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在世界范围内,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资源,知识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
作为应用文写作者和应用文写作的授权组织,再也不能背上传统知识的沉重包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第二.电脑写作和格式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计算机的诞生。
由于计算机具有模拟分析问题、处理事务和计算等能力,所以被看作是人脑的延伸。
目前悄然兴起的电脑写作热,是写作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
在写作手段上,电脑对应用文有最直接的影响。
从其载体上来看,应用文的载体由绳子演进为龟甲、变为竹片、木片、陶瓷、铜铁,最后演变为纸张,延续了几千年。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应用文的载体因电脑的存在而不再仅仅依附于纸笔,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改善了因造纸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三.快节奏和高效率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实用性的文体,它的时效性容不得半点马虎。
特别是当今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和传递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我们要清楚这并不表明应用文功能的削弱,而是它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第四.社会化和民众化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的社会化,除了要和社会教化联系起来外,更重要的是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既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又使社会结构适时得以合理的调整和维护。
可以说,在法制的社会,应用文的社会发展趋势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显示其维系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强大作用。
第五.积极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的领导、指导、规范等特有的功能,已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
由于文种的不同,干预的程度也不同第六.语言表述多语化的发展趋势。
多语化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应用文的表述也向着多语化的方向发展。
多语化是应用文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历史来看,应用文起源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并在社会生产,社会管理,社会生活中,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七.主体内容经济化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写作内容经济化的发展趋势,是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所决定的。
依据应用文的功能,它既要反映经济发展全球的实况,又要促进、推动、规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八.立足本国、涉足世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语言文字简称为中文,是我国应用文的主要载体。
在我国,官方的应用文一律采用中文,而企业,商业等亦是以中文为主。
为了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在广告、产品说明文等方面,已出现双语化的趋势,但不论怎样,中文的主导作用是牢固的。
篇二:应用文的历史发展应用文的历史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和行政工作的日益严谨,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能否正确书写应用文关系到信息沟通的成败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新时期科学管理效能息息相关。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应用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就这一段时期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应用文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文字的产生就有了应用文的写作,且应用文的发展和社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相辅相成。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原始社会)、萌芽期(奴隶社会)、成熟期(战国、秦)、发展期(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高峰期(唐、宋)、稳定期(元、明、清)。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出现,为了传递信息、统一号令,应用文以口头形式出现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质、剂等合同形式,成为应用文的雏形。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甲骨文以应用文形式出现。
在西周的青铜器上不仅有公牍文件,还出现了记载物资交换的契约。
买卖双方将议定的条文记载在木简上用刀一劈为二,双方各执一片,一旦发生纠纷,官府以合券判案,后世称为“合同”。
奴隶社会应用文虽已出现,但不成熟还处在萌芽状态,确成为当时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生活手段,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到了战国后期秦王朝统一中国,应用文在当时的社会交流中日益完善、成熟。
同春秋时期相比语言有了很大改进,文字接近口语,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秦朝早期著名的法令“书同文”,不仅要求书写相同的文字,也包括格式与名称方面的要求。
从近代考古中发现,秦国法律条理清楚,内容简约,由此看出当时司法文书已相当完善。
从汉朝到南北朝应用文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归纳了应用文写作理论,如东汉王充的《论衡—自纪》中强调文章的实用性,要求写文章要为世所用,口说务在明言,笔落应可达意。
这对以后应用文的实践和理论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进入唐、宋应用文的发展进入高峰期,宋代应用文体式要求进一步规范,文字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年月件数的标记,都有了规定。
并最早出现了“应用文”一词。
封建王朝后期,应用文发展趋于稳定,元代应用文兼有汉蒙两族文化色彩;明代有所提高,强调规范和务实并改革文风,不用骈文写作公文;清承明制,应用文发展迟缓,但清朝刘锡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提出“……应用文应有上行、平行、下行。
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根据行文方向进行了分类。
进入近代应用免去了繁文缛节,直陈其事。
辛亥革命标志应用文改革时代的到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应用文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纵观应用文发展历史,这一文体经过数千年演变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并成为体现社会成熟的标志,实用性不断增强。
进入21世纪,应用文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连,其习作技巧和理论也将更加趋于完善。
5号学员:王欧篇三: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和行政工作的日益严谨,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能否正确书写应用文关系到信息沟通的成败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新时期科学管理效能息息相关。
应用文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文字的产生就有了应用文的写作,且应用文的发展和社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相辅相成。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原始社会)、萌芽期(奴隶社会)、成熟期(战国、秦)、发展期(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高峰期(唐、宋)、稳定期(元、明、清)。
一.从应用物画到应用文最初,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文字,人们只能听说,无法书写,相互间的交流主要依靠口耳相传。
因此,真正的应用文写作,应该是在出现文字以后。
应用文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中国文字的产生;阶级集团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公务活动和文字同时具备,才识应用文产生的必要条件。
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向前发展了,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的萌芽,国家进行管理工作的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发展了,需要有条理的书信往来。
”由此可见,应用文的产生是因为社会的需要。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
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称作“甲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包括祭祀、征伐、狩猎、年成等,大都是商王朝各种活动的记录和文告,其文辞几乎都是为了实际应用。
因此,可以把甲骨文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二.从初具规模到体系完备为了适应国家政务管理及人们交往的需要,千百年来,应用文从文种到格式,从内容到风格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一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文种不断增多。
新的形式不断产生,与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形式逐渐被改造或淘汰。
二是各种文体越来越完备,要求越来越明确。
特别是作为官方使用的公文更是不断趋于完善。
不断发展的应用文体系,对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下面是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公务应用文为主要线索,对应用文的发展和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强化和社会的发展,应用文逐渐有了分工,形成文种。
西周时主要的文种有诰、誓、命等。
同时期还产生了一些专业文书,如用于登记土地、财务的帐簿文书,用于反映结盟关系的盟约文书,用于记载和约束奴隶的奴籍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