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漠中的绿洲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qiú)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①既然沙漠是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阿联酋特殊的地理环境。
们来到迪拜访问。
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②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③这句话有什么含意?]4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④写原来的环境有什么作用?]5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6[⑤这句话表现了阿联酋人民怎样的生活态度?]1☜ 2①这样写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②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非常珍惜花草树木,不忍心去伤害它们。
4③说明阿联酋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要种活一棵树代价高昂,也说明阿联酋政府对植物非常重视。
5④原来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开辟绿洲的艰辛。
6⑤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坚定执着的追求。
段导读:间接描写,通过对比告诉我们阿联酋为植树种花所付出的代价。
表现了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7决心和对美好生活坚定的追求。
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浇水。
段导读:这是一个过渡段,自然引出下面和园林工人的对话。
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我们指着那些树和草皮问。
8[⑥“我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
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
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9[⑦连用三个“更”字有什么作用?]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段导读:园林工人侍弄花草的过程,表现了阿联酋人民的辛勤和对美丽环境的强烈追求。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用勤劳创造美丽环境。
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10[⑧“像爱护孩子一样”赞美了什么?]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因为有了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赞扬了阿联酋人民的勤劳。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练习朗读课文。
世界地图,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1.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你们了解沙漠吗?78⑥因为“我们”听说植被下面都有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可是工人仍然在浇水,对此,“我们”感到不解。
9⑦连用三个“更”字,突出了雨雾淋洒之后花草树木青翠动人、更加美丽的样子,赞美了阿联酋园林工人的辛勤和对花草树木的爱护细致入微。
10⑧赞美了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精心呵护。
(在我国新疆就有大沙漠,在沙漠中人无法生活,因为没有水,也没有植物。
)2.同学们说得很对,但今天我们会看到沙漠中的绿洲,你们一定会感到好奇吧!让我们赶快走进这沙漠中的绿洲。
(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记忆生字。
(3)联系上下文并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把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沙漠中的绿洲在哪里。
2.学生按提示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代价jià恶劣liè挖wā去填tián上漂piào亮侍shì弄(2)认清字形。
①找出结构相同的生字。
上下结构:劣左右结构:价挖填漂侍②换偏旁识字法。
颠填飘漂待侍(3)积累词语。
填(填空)(填平) 侍(服侍)(侍弄)(4)指导书写。
填:右部的“真”里有三横。
侍:右部的“寺”是上下结构,不要认为是一个整体。
(5)理解词语的意思。
代价:本课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培植: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
适宜:合适;相宜。
霎时:霎时间;极短时间。
恶劣:很坏。
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
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
不毛之地:形容荒凉,贫瘠。
不毛,原指不长庄稼的地方。
(6)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
沙漠中的绿洲指阿联酋的城市迪拜。
三再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第1自然段:阿联酋到处是沙漠,这其中有星罗棋布的绿洲——城市。
第2自然段:“我们”到迪拜访问,看到这里绿树成阴。
第3自然段:这里的人们战胜恶劣环境,种植树木、鲜花。
第4自然段:“我们”在公园漫步,看见园林工人给花浇水。
第5自然段:“我们”疑惑园林工人为什么浇水。
第6自然段:园林工人给花草浇水,让它们更翠、更艳。
第7自然段: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创建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来到阿联酋的迪拜访问,看到这里绿树成阴,经当地人介绍,“我们”了解到这里的人们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做法,创建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讨论全文可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阿联酋到处是沙漠,但这里却有星罗棋布的绿洲——城市。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我们”到迪拜访问,了解到这里的人们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创建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四总结全文,引出疑问1.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而且理清了全文的层次,归纳自然段意思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再读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想在下节课中解决的问题吗?[学生:(1)沙漠中建城市,要克服什么困难?(2)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种植花草树木的?]3.下节课我们会带着大家的疑问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
沙漠中的绿洲1.大多数学生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个国家比较陌生,所以应出示沙漠和绿洲的图片,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从中感受到沙漠的荒凉贫瘠,绿洲的风景如画,继而引导质疑: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两个词语:“沙漠、绿洲”。
学生对这两个词语已经熟悉,老师的问题也就水到渠成:沙漠在你印象中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可以用书上的词语形容一下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相同的问题,换了一个词语,在问到“绿洲”时,同学们也会一一进行表述。
1.看拼音,写词语。
dài jià(代价) zhǎyǎn(眨眼) èliè(恶劣) shàshí(霎时)xīng luóqíbù(星罗棋布) bùmáo zhīdì(不毛之地)zòng héng jiāo cuò(纵横交错) yuán yuán búduàn(源源不断)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黑漆漆红彤彤亮晶晶干干净净日日夜夜原原本本浩浩荡荡源源不断栩栩如生奄奄一息泱泱大国4.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培植—(培育) 适宜—(适合)美丽—(好看) 侍弄—(伺候)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联酋人民为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片资料,投影。
一图片导入,梳理问题1.观看一组沙漠图片和阿联酋国家的俯瞰图。
(对比谈感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沙漠图:沙漠中没有水,没有植物,那里人不能生活。
阿联酋国家俯瞰图:这里有城市,有水,有植物,很美丽。
)2.梳理学生质疑。
(结合上节课的质疑。
)(1)沙漠中建城市,人们要克服什么困难?(2)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种植花草树木的呢?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同学们的问题,认识沙漠中的城市,了解这里的人民和他们的生活。
二细读课文,对比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描述沙漠、绿洲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成果。
(1)交流“沙漠”。
①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到处、白茫茫”可见这里是盐碱的世界,广阔无边。
)②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土质、水质都不宜种植任何植物,非常坚硬、贫瘠、荒凉。
)③这给人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环境恶劣。
)④出示沙漠图片,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让我们把它的恶劣环境朗读出来。
⑤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绿洲”。
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①读句子,想一想你会有什么情感。
(喜爱这里。
)②填空练习,抒发我们的喜爱之情。
这里的!(a.景色真美呀 b.环境太好了)过渡:然而这样一个景色优美、环境幽雅的地方却是在沙漠中,真的让我们无法想象,这里的人们要克服多大的困难,付出多大的代价呀!三研读课文,感受人们的壮举1.默读第3~7自然段,思考:(1)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画出文中的句子,谈感受。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你有什么体会?2.学生静心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1)建设绿洲。
出示句子:①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重建家园。
)②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咸而板结”看出沙石坚硬,但人们还是克服困难,将它们挖去,并填上从国外引进的泥土,埋下水管为植物生长提供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③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自来水管横竖交叉为每一个角落的植物提供了充分的淡水,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埋管的工程是巨大的。
)④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家长培养孩子成长是无私的,也是代价高昂的,这里的人们付出培养孩子的代价培育植物,很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