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下18沙漠中的绿洲

四下18沙漠中的绿洲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沙漠中的绿洲市中区实验小学杜蕾2006年11月被评为区首批课改标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价、劣”等6个生字并规范书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联系上下文或查资料理解“恶劣、代价、星罗棋布、不毛之地、盐碱地、侍弄”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描写沙漠、绿洲的成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并学习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认识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仔细观察图片,能恰当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从而进一步感受绿洲城市的壮观、迷人,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5.学习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追求。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交流资料体会,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

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标画、体验、讨论、交流、深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从而感受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改造生存环境的壮举,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借助图画,让沙漠和绿洲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清晰更具体。

并能运用文中词语练习写话,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

2.收集阿联酋、沙漠、迪拜等相关资料。

教师:1. 设计预习单,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 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质疑倒入,激发阅读兴趣。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国度,那里有沙漠,也有绿洲。

板书课题:18.沙漠中的绿洲。

齐读课题。

(1)感受沙漠与绿洲。

在你的印象中,看到沙漠,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绿洲呢?(学生说成语,并分类写在黑板上。

)预设:沙漠:不毛之地荒无人烟飞沙走石寸草不生黄沙漫天……绿洲: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生机勃勃……(2)读成语,边读边想象沙漠和绿洲的画面。

(3)过渡:读课题,对照两个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学生的疑问: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在哪里呢?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呢?)(4)解疑: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在哪里吗?(学生回答:阿联酋)(5)了解阿联酋。

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资料,一起交流了解阿联酋。

(出示资料)(6)过渡:是呀,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联酋的城市——迪拜,看沙漠中的绿洲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指导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侍”是翘舌音。

“漂”在这儿读“piào”,另两个读音分别是“piǎo”(漂白),“piāo”(漂浮)。

(3)分析字形。

①“挖”的右下部分是“乙”,不是“九”。

“侍”(侍弄)和形近字“待”(等待)进行对比记忆。

②指导后,学生练习描红、写字,写后进行展示讲评。

(4)理解词义。

①结合图片理解“恶劣、盐碱、不毛之地、星罗棋布”等词的意思。

②换近义词理解“霎时”,(刹那、瞬间、顷刻间……)2.分段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读,学生纠正出现的错误。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根据访问时的所见所感给课文分段。

①学生同位交流后汇报:第一段(1自然段):点明题目,在阿联酋的茫茫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

第二段(2—3自然段):写阿联酋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在沙漠中种植花草树木,建成了美丽的绿洲。

(间接叙述)第三段(4—6自然段):具体写阿联酋人是怎样精心管理花草树木的。

(直接描写)第四段(7自然段):写有了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美好的生存环境。

(2)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能运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吗?①指名3—4名同学汇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辛勤地种植花草树木并精心管理,终于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图片对比,感悟绿洲的美好与沙漠的荒凉。

1. 感受绿洲的美好。

(1)通过预习课文,迪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说:很美)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迪拜的美呢?(学生默读,画出相关的句子。

)(2)预设汇报的句子并出示。

预设:①我从“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仿佛看到迪拜就像一个大花园一样美丽。

绿树成阴,让我感觉那里一定非常凉爽。

②我从“没有一片落叶”可以想象出那里非常干净;那里的环卫工人一定很勤劳;那里的人环境意识很强。

③从“更不见有人……”可以体会出那里的人都能自觉保护环境;他们都很爱护花草树木,所以那里的环境才这么美。

(3)过渡:老师带大家去迪拜欣赏那美丽的风光。

出示图片、照片(迪拜公园、风帆状酒店、迪拜著名建筑——大眼睛、火焰楼、棕榈人工岛等)学生欣赏,伴随着阵阵惊讶声。

(4)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迪拜太美了;建筑物的形状太神奇了;这儿根本不像是沙漠之国……)(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把你看到的美读出来吧。

指名读。

(6)小练笔。

①激趣导入:迪拜的美让联合国也啧啧称赞,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改善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一睹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风采,你能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吗,能用上课文的词语更好。

②学生练习,就是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

预设:站在迪拜街头,宽阔平坦的达到通向远方,道路中间是一些绿岛,地上的草坪就像一块碧绿的地毯。

右侧,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阳光中傲然挺立,一派繁荣贵的景象。

而左侧的那一片绿地,就是迪拜公园吧。

这里绿树成荫,小草碧绿,鲜花娇艳。

公园中间还有一座喷泉,正飞溅着白色的水花,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埋在地下那纵横交错的水管,此刻也正源源不断地把水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让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2.感受沙漠的荒凉。

(1)过渡:读着同学们优美的语言,感觉这儿真是太美了,可是几十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呢。

请看,出示沙漠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荒凉、贫瘠、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学生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

)投影出示:①指名读两句话。

②结合词句谈体会。

预设:从到处“白茫茫”“白花花”体会出沙漠广阔无垠,还有荒凉,没有生机。

从“不是……而是……”也能体会出沙漠的面积非常大。

从“白茫茫”和下文的“绿”相对比,我体会到在沙漠中有了绿色,才会有生机。

从“盐碱、咸、硬硬的壳”这些词我可以体会那里的土地不适合植物的生长,根本种不出东西。

从“不毛之地”可以看出那里很荒凉,没有绿色,没有生机。

③小结:这样的环境就是书上说的(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沙漠荒凉的画面。

配乐读。

(四)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把描写沙漠和绿洲的成语、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品读词句,感悟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壮举。

1. 过渡:读课题时,我们都有一个疑问:沙漠中的绿洲到底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出示学习要求:2.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3.汇报学习体会。

(学生汇报哪句话,就出示哪句话,一起体会。

)预设汇报的内容有:(1)出示句(一)学生汇报预设:①从三个“买来”可以体会出种一棵树或花草就需要很多钱。

我还知道这些都需要从国外买,就得用火车或者飞机等运输,同样得花很多运费。

②从“挖去、填上、埋下”可以体会到种植花草树木的工程非常浩大。

也能想象出他们一定很辛苦。

③从“纵横交错”可以看出埋的自来水管之多,花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金钱。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纵横交错”的意思。

④从“有了……更加……”可以体会出阿联酋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他们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

⑤小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阿联酋人民——预设: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大,改造沙漠的必胜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⑥有感情朗读。

画面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文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同学们能读懂阿联酋人们的心吗?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句(二)①过渡:阿联酋人民为了把沙漠建成绿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正如文中所说——引读:并出示这句话。

②引导:你觉得作者的说法有根据吗?预设:同意。

因为从种植花草树木需要买很多东西,花很多钱,还有浩大的工程可以看出来代价很高。

③教师引导:像我们城市的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再到上高中至少需要十万。

也就是说在阿联酋种植一棵树、再加上管理就要花费十万,那一个公园要有5000棵树的话,一共要花费多少钱呢?(学生算出:5亿元)。

④有感情朗读。

看到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带着感受来读!(学生读)一个公园除了树,还有无数的花、无数的草,有需要多少钱呢?再读!指名读,齐读。

⑤小结:所以说,阿联酋人民爱树,就像爱——孩子。

是的,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有这种感受呢?(3)出市句(三)①联系下文知道,这是工人在给花草树木洗脸,让它们更漂亮,可见他们像爱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的。

我体会出:他们给花草树木的根浇水就可以让它们成活,还要喷洒它们的叶子,这样很浪费水,他们的水都是花钱买来的,不怕浪费更说明他们像爱孩子一样舍得花钱。

还能体会出他们追求完美,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②过渡: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除了给它们“洗脸”还会怎么做呢?投影出示:③填空、交流。

④小结: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由此你知道了什么?(4)小结:真像课文中所说,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 (出示并齐读) 人们珍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因为他们坚信: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再齐读)阿联酋人民正是凭着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创造了这样的壮举。

(再齐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环节三回归整题——积累语言,拓展提升(六)拓展训练,读写结合1.学习并运用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过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学生回答:不是亲眼看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