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随着地球村落之间的不断联系与交流,英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的教学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基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作为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丰富的知识,更要敏锐的捕捉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点、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应大纲要求尽可能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英语教学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时刻在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让我们的教学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

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与发展,通过教学与实践提高知识和技能、更陶冶情操和提高素质。

让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称号变得更有实际意义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施:一.在教材中发掘和感悟德育之花。

小学英语课本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因此与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那么教师就要敏锐的捕捉每个德教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只有教师深入教材、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那潜在的德育因素才能很好的传播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素质修养。

而小学英语新课标正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PEP四年级英语中Hope School那一课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

先可以播放一些贫困地区或者灾区一些小孩子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然后看一看他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知道自己学习生活的幸福和来之不易,然后引导他们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Let’s share pens with them.”在课后甚至可以将所捐之物邮寄出去,东西虽小虽少但却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学会分享。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家庭成员一课,mother ,father,sister...学完单词在
巩固和拓展阶段可以渗透一定的爱国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设计了一下环节:展示中国地图,标出中心点浙江和台湾,自编对话Hello, Taiwan. I’m your e to me.I miss you!学生可应答:“Hello, Zhejiang. I’m your baby e to me.I miss you!” Hello China ,my dear mother. I’m your son . I miss you!这样的呼唤是如此真切如此动人心弦,怎能不叫人涌现爱国精神?
二.在教学中欣赏和感受德育之美。

教学活动是德育教育的大舞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尽情的欣赏德育之花,感受德育之美,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

传统的德育教育只是教师通过课文灌输德育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根本不能真正体验道德的重要,所以常是下课后抛光了所有的教师的深情讲解与灌输。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摒弃那些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用全新的方式教育学生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通过教师准备的教具、板书、体态语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

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道德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和感受道德美、人性美:小故事、歌曲、话剧、图片、真人真事...让学生先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然后再结合情境进行教学互动,最好让学生有感而发。

比如五年级英语做家务那一课:Mother goat is ill.We can help her.先可展示羊妈妈生病卧床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说出help her,而不是教育学生要help her。

这样更能自然流露接下来的句子:“I can help her. I can sweep the floor.”同时教师应及时鼓励“Great! You’re helpful.”这既能让学生主动说出帮助别人的意愿,而通过教师的鼓励表扬还能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之后,教师可以补充一个片段:羊妈妈在大伙的精心照料下,病好了,还请大伙一起来家里玩:“Come to my home! Let’s have dinner together.”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帮助别人的成果也能感受到帮助别人而带来的美好感觉。

三.在实践中体验和展示德育之果。

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知识,了解社会并感受社会中实实在在的美,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但是这些都
只是思想上的促进而非行动上的体验。

而“体验才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能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的知识衔接、贯通,并帮助其完成认识的升华,引领学生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

”所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可开展各种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将道德实践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课外活动更能丰富小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其道德情操,有助于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素质,使之成为学习、教育的真正主体。

寓德于教也是德教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如开展“Hope Project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教师节或者妇女节给自己最敬爱的人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意义非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美德以及热爱劳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美好情操等等;以及开展English Week时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学习中西方文化知识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德育知识,会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还可以提高学生见识,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这样的教学能达到双重的目的,也只有这样的具有内涵和外延式教学的教育才能将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使得教学既有深度,又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教师以身作则,学生认真践行,师生共护德育之果。

介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己的表率教育学生为人处事,要求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必先要求教师先践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互尊互敬。

让学生特别注意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人格的塑造和灵魂的净化。

让德育的雨露洒向每一个学生,深深渗透到心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邢元敏《大中小学德育规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任者春蒋万霄《内外互动德育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5】郭娅玲《小学德育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1999.
【6】施光明《学习德育新探》知识出版社, 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