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健康教育概述

护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健康教育一住院健康指导(一)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1. 心理指导门静脉高压患者因长期患有慢性肝病,情绪低落,一旦并发急性大出血时,常失去治疗信心。

因此无论手术与否,均应重视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稳定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 休息、活动指导合理休息与适当活动,避免过于劳累。

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 饮食指导禁烟、酒,少喝咖啡和浓茶;避免进食粗糙、干硬、带骨、渣或鱼刺、油炸及辛辣食物,饮食不宜过热,口服药物需研磨后服用,以免损伤食管黏膜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无渣、无刺激性饮食,并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并发急性出血时,应禁食、禁水。

有腹水者应控制水合钠盐的摄入量,给予低盐饮食。

严重贫血及蛋白低者应适当输血和血浆,补充维生素和凝血因子等,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以防术中和术后出血。

4. 出血相关知识指导(1)避免引起腹压升高的因素的指导:如剧烈咳嗽、打喷嚏、便秘、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内压升高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2)指导患者如出现恶心、心慌、上腹不适、眩晕或便血前后有头晕、目眩、无力、心悸以及突然有便意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 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教会患者积极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能够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二)术后宣教1. 体位、活动指导(1)术后尽量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灌注,若有下肢水肿,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注意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

、(2)分流术者,为使血管吻合口保持通畅,1周内禁止下地,取平卧位或低坡半卧位(〈15°),避免过多活动,翻身时动作要轻柔。

1周后可逐步下床活动,活动量根据个体差异而定,活动时做好安全防护。

(3)脾切除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对预防膈下感染有重要意义。

2. 饮食指导(1)指导患者从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热量供给。

(2)门腔分流术后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取量,每日不能大于30g,避免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3)限制液体和钠的摄入:每日钠摄入量限制在500~800mg内,少食含钠高的食物,如咸肉、酱菜、酱油、罐头和含钠味精等。

(4)忌食粗糙和过热食物;禁烟、酒。

3. 引流管护理指导膈下置引流管者应保持负压引流系统的通畅,注意和观察引流液的形状和量。

4. 疾病知识指导(1)指导患者配合测量腹围及体重,告知患者测量腹围和体重的方法及目的:每天测腹围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标记腹围测量部位,每次在同一时间、同一体位和同一部位测量,以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

(2)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指导患者及家属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保护肝脏:缺氧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因此术后应吸氧;禁用或少用吗啡、巴比妥类、盐酸氯丙嗪等有损肝脏的药物。

5并发症观察指导(1)干性脑病:手术及麻醉均可影响肝功能,尤其是分流术后,肝动力学改变,肠道所产生的氨等有害物质直接进入腔静脉。

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出现行为改变、嗜睡、冷淡、瞻望、扑翼样震颤等症状可能出现干性脑病,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告知家属减少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安全。

(2)门、脾静脉血栓:脾切除后,脾静脉内膜受损,血流变慢,血小板逐渐增加,易形成血栓。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出现不规则或持续性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可能为门静脉血栓,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二、出院健康指导1. 饮食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维持足够的能量摄入;肝功能损害较轻者,可酌情摄取优质蛋白饮食;肝功能严重受损及分流术后患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有腹水患者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少食多餐,养成规律进食习惯。

进食无渣饮食,避免粗糙、干硬及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大出血。

指导患者戒烟、戒酒。

2. 活动避免劳累和过渡活动,保证充分休息。

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应卧床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

3. 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提举重等,以免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4. 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5. 注意自身防护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龈出血,防止外伤。

6. 按医嘱服用保肝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

7. 定时复诊,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出血先兆、基本观察方法和主要急救措施。

二、肝脓肿患者的健康教育一、住院健康指导1. 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1)体位指导: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有利呼吸和引流。

(2)饮食指导:肝脓肿系消耗性疾病,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必要时经静脉输注血制品或提供肠内、外营养支持。

(3)高热护理指导: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患者衣着舒适,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和床单。

必要时应用物理降温,适当增加饮水。

2. 术后宣教(1)体位、活动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取半卧位可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腹胀。

(2)药物指导: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阿米巴药物,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应注意其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心肌损害等,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引流管护理指导:但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时,可拔除引流管。

二、出院健康指导1. 定期复查2. 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进不干净、未煮熟的食物。

3. 饮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增强体质。

4. 注意休息,以免过度劳累。

5. 如有发热、腹痛,警惕有复发的可能,及时就医。

三、胆道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一,住院健康指导1. 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1)饮食指导:宜进低脂肪、高蛋白、高糖及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肥肉、油煎、油炸等高脂食物。

手术清晨应食,必要时可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2)皮肤护理指导:胆道疾病出现明显的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中胆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引起全身皮肤瘙痒,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而用手抓,易导致皮肤破溃而继发感染。

告知患者瘙痒的原因及皮肤破损的危害,要求患者修剪指甲,皮肤用温水清洗或炉甘石剂擦拭局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用药指导:1)解痉镇痛:胆道疾病主要通过解痉达到止痛的目的。

①抗胆碱药:作用是抑制胰腺分泌、松弛内脏平滑肌、解除痉挛。

副作用示散瞳、升高血压、心率加速、便秘、口干。

青光眼、幽门梗阻、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及老年人慎用。

常用阿托品、654-2等。

②止痛药:在诊断明确后,腹痛剧烈可与解痉药合用以缓解止痛。

诊断不明确时禁用,防止掩盖病情,不宜单独使用吗啡,因吗啡可使壶腹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常用哌替啶、强痛定。

2)维生素K:梗阻性黄疸者,因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影响凝血功能。

应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补充维生素K。

(4)术前准备指导:1)术前常规监测血压,了解基础血压;指导并存高血压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对并存糖尿病的患者,指导进食纤维生素多的食物,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

2)皮肤准备指导:手术前1天备皮(洗澡、脐部用石蜡油棉签清洗)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第一切口紧靠脐缘,而脐部污物易积垢,如清洗不彻底,易造成此处切口感染。

2. 术后宣教(1)体位、活动指导:1)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使腹肌放松,减轻手术切口疼痛,改善呼吸,同时可使腹腔内炎性渗出物积聚在盆腔,利于炎症局限和引流。

2)早期活动,LC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可在床上勤翻身,勤做双腿伸屈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肤压伤的发生。

早期活动还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肠粘连。

(2)饮食指导:手术后,由于胃肠受到刺激,蠕动减少,肝脏功能受到抑制,胆汁分泌量降低,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所以,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

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更改为脱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米糊以及面食类等(3)并发症护理指导:1)腹腔内出血: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如血性液体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伴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及时通知医务员。

2)胆瘘:术后患者若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样,提示发生胆瘘。

因此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指导。

(4)T管引流护理指导:引流胆汁,防止胆汁渗漏感染,防止发生胆道狭窄,术后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是否有残余结石,术后可通过局部窦道处理残余结石。

1)妥善固定:术后护士会将引流袋固定于床沿,利于引流管口20~30cm处,家属及患者应注意随时将引流管放置于患者手背下面,以免患者突然抬手误将引流管拉脱,若有滑脱应立即报告医生、护士。

2)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管不要打折、受压。

起床活动时用别整憋在衣裤上,防止滑脱。

3)防止感染:引流袋不能放置过低,特别不能放于地上,以免污染。

引流袋也不宜抬起高于腹壁引流管口,以防止胆汁倒流家属不能倾倒引流液。

4)指导患者注意观察胆汁量和色泽:正常胆汁色泽为深绿色或金黄色,较稠厚、清而无渣。

如出现胆汁色淡、稀薄、混浊或有泥沙样物,提示异常。

5)指导患者注意全身情况:如出现体温下降、黄疸消退、粪便色泽加深、食欲增进,说明部分胆汁已进入肠道,提示胆管下端炎症消退,反之则说明胆管下端不畅。

6)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及时擦净引流管周围分泌物,注意皮肤对胶布有无过敏,及时更换敷料,局部可涂氧化锌软膏,减少胆盐皮肤的刺激,防止皮炎。

7)拔管:先试行加管1~2天,如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出现,可拔管。

二、出院健康指导1. 在术后1个月内,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

胆囊切除后,将失去调节胆汁排入肠道的功能,对脂肪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

不食或尽量少食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也不宜进各类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

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

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食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2. 逐渐增强营养。

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也应清淡,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在经过数周的适应代偿后,连接肝脏与小肠的胆总管逐渐伸展扩大,代替了胆囊存胆汁的功能。

如消化功能无异常,即可食用普通饮食。

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进一些含蛋白质质量较高的食物。

每天应进些瘦肉、水产品、豆类食品,如能饮一杯牛奶更好。

如不习惯食奶类或鱼肉类者,可多食大豆制品及菌菇类,以弥补动物蛋白的不足。

此外,多进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十分有益。

3. 适当增加进餐次数。

应注意每餐不宜多食,特别是术后3~6个月内,每天以4餐为好,少食多餐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手术后恢复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