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后三年继续提高身体训练水平,以田径多项发展身体 全面素质,掌握完整跳高技术
6/5/2020
-
11
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 练计划
(一)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
专项提高阶段:成功接受3—5年的基础训练后,“少 年”项目从10—12岁,“成人”项目从14—16岁就进入 了专项提高阶段。4—6年,竞技能力接近或达到高峰,进 入最佳竞技阶段。多参加国内比赛。
20
全年训练次

224
24
26
26
370
420
450
全年总时数
224-336
555-740
840-1050
900-1125
6/5/2020
-
10
第三节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重点是发展协调能力和基 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 处级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发展运动素质。
⑨制定恢复措施;
⑩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和标准。
控制
6/5/2020
-
4
第二节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
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1.运动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要求-素质与技能 2.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阶段性要求-生长发育和竞技能力结构 3.运动员先天遗传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最佳组合的要求
3. 训练不当(过度负荷、损伤)和不良的环境的影响。 4. 由于训练和经济利益、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原因 导致主观努力下降。
5. 训练内容和负荷比例不当。
6/5/2020
-
14
(四)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 的保持和提高
改善球队成员组织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 技能力应注意:
6/5/20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三)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概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常常在专项提高 阶段的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 甚至若有下降的现象。
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
1. 进入青春期,运动员发育逐步完善,遗传效应减慢 或停止。
2. 习惯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训练效应自然 减弱。
体能主导类项目
技能主导类项目
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2、多项基本技术 3、一般心理品质 4、基本运动素质
1、专项运动素质 2、专项技战术 3、专项心理品质 4、训练理论知识
1、专项技战术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心理品质 4、专项理论知识
1、心理稳定性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技战术 4、专项理论知识
竞技能力
先天 后天
遗产效应
训练效应 生活效应
6/5/2020
-
5
二、多年训练计划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
两个层次: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四个阶段:基础训练 专项提高 最佳竞技 竞技保持
6/5/2020
-
6
第三节 多年训练计划
一、 概念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 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 计与规划。
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把协调能力的训练放在第一位。随着年龄 的增长,逐渐增加运动素质的训练比重。 (2)内容
训练内容的配置,随年龄的增长,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和反应速 度—最大速度和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和力量耐力的顺序进 行。 (3)符合特征与竞赛安排 基础训练10-15岁:前三年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素质,学习跳高技术。
1、心理稳定性 2、专项技战术 3、专项运动素质 4、专项理论知识
6/5/2020
-
负荷特点
循环渐进 留有余地
随年增加 逼近极限
在高水平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8
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研究表明,在我国奥运级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平均
年龄为:13.8+ -1.7年;女运动员为:13.5+ -1.1年。 男子难美性项群最长,耐力项目最短。不少运动项目优秀 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出现下降的趋势。
6/5/2020
-
2
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
1.1 按时间跨度分类: 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
1.2 按训练对象的人数分类: 个人训练计划、队组训练计划 (对于青少年而言,尽量采用集体练习的比重)
1.3 按训练任务和内容分类: 体能训练计划、模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
第十章 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 的计划与组织
6/5/2020
-
1
第一节 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
一、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 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 过程中的检查与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
二、 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与基本内容 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 2.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与基本部分
年限 体能主导类
技能主导类
<10
耐力
表现准确性、格斗性
=10
速度性 力量性
>10
表现难美、隔网、同场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6/5/2020
-
9
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参数对比表
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竞技保持阶段
全年训练天

224
260
280
300
月训练天数
6/5/2020
-
3
2.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与基本部分
2.1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负荷、竞技能力、运动成绩 准备②确定训练任务;
③划分训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
指导④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 ⑤安排比赛序列;
⑥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
⑦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 实施⑧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
最佳竞技阶段:集中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在适宜的条件下创造运动成绩。一般持续4—8或更长。多 参加国外比赛。
6/5/2020
-
12
(二)两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专项提高阶段:较大的负荷。可以是增长式发 展,也可以波浪式发展,有明显的节奏
最佳竞技阶段:逐步达到最大负荷。有明显节 奏。
两阶段不应该绝缘分开,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 起。
二、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 划分如下表:
6/5/2020
-
7
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表
阶段
主要任 务
年限
发展一
基础训练
般 运动能
3-5

提高专
专项训练
项 竞技能
4-6

创造优
最佳竞技
异成 4-8

努力保
竞技保持
持竞 技水
2-5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