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一、基础知识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静摩擦力做功时,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不会转化为内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将产生两种可能效果: ①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②有一部分机械能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转移,另外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3)摩擦生热的计算:Q =F f s 相对.其中s 相对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路程. 深化拓展 从功的角度看,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从能量的角度看,其他形式能量的减少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3、列能量守恒定律方程的两条基本思路:
(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二、练习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长木块A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其水平
的上表面左端放一质量为m 的滑块B ,已知木块长为L ,它与滑块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 拉滑块B .
(1)当长木块A 的位移为多少时,B 从A 的右端滑出?
(2)求上述过程中滑块与木块之间产生的内能.
审题指导 当把滑块B 拉离A 时,B 的位移为A 的位移与A 的长度之和.注意:审题时要画出它们的位移草图.
解析 (1)设B 从A 的右端滑出时,A 的位移为l ,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由动能定理得
μmgl =12
mv 2A (F -μmg )·(l +L )=12
mv 2B
又由同时性可得
v A a A =v B a B (其中a A =μg ,a B =F -μmg m
) 解得l =μmgL F -2μmg
. (2)由功能关系知,拉力F 做的功等于A 、B 动能的增加量和A 、B 间产生的内能,即有
F (l +L )=12mv 2A +12
mv 2B +Q 解得Q =μmgL .
答案 (1)μmg L F -2μmg
(2)μmgL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2 kg 的滑块从半径为R = m 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 处由静止滑下,A 点和圆弧对应的圆心O 点等高,圆弧的底端B 与水平传送带平滑相接.已知传送带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 0=4 m/s ,B 点到传送带右端C 点的距离为L =2 m .当滑块滑到传送带的右端C 时,其速度恰好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g =10 m/s 2
),求:
(1)滑块到达底端B 时对轨道的压力;
(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此过程中,由于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
答案 (1)60 N ,方向竖直向下 (2) (3)4 J
解析 (1)滑块由A 到B 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 =12mv 2B ① 物体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B -mg =m v 2B R ②
由①②两式得:F B =6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到达底端B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0 N ,方向竖直向下.
(2)解法一:
滑块在从B 到C 运动过程中,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③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
B =2aL
④ 由①③④三式得:μ= ⑤ 解法二:
滑块在从A 到C 整个运动过程中,
由动能定理得:mgR +μmgL =12mv 2
0-0
解得:μ=
(3)滑块在从B 到C 运动过程中,设运动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v 0=v B +at ⑥ 产生的热量:Q =μmg (v 0t -L ) ⑦
由①③⑤⑥⑦得:Q =4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