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 (2)病毒性脑膜炎:以柯萨奇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常见,发病前多有腹泻或上 呼吸道感染病史;急骤发病且高热时伴肌肉疼痛;呈自限性病程,一般2-3周。头部或检查多无异常;脑脊液白 细胞计数增加(<1×10^9),以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葡萄糖和氯化物于正常值范围或略降低。
•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呈慢性病程,其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酷似结核性脑膜炎,但可自行 缓解;有鸽粪密切接触史、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应提高警惕。脑脊液墨汁染色、迈-格-姬() 染色或阿利新蓝染色呈阳性。此外,结核性脑膜炎还需及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膜癌病、淋巴瘤等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或肿瘤性疾病相鉴别。
•无结核性脑膜炎 • 已有其他疾病的诊断成立,无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或令人信服的二元疾病征象。 • 根据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机地域分布应行相应的微生物学(染色、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或病理 学检查,建议常规行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梅毒螺旋体及检测。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分类图
鉴别诊断
• (1)化脓性脑膜炎: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呈急性发病,伴高热、寒战;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结核菌素纯蛋白 衍生物()试验和胸部X线发现结核病征象可资鉴别。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1×10^9),以中性粒细胞 比例增加为主,葡萄糖降低较结核性脑膜炎明显;脑脊液细胞涂片或细菌培养可见致病菌生长。外周血白细 胞计数明显增加,神经系统外可见化脓性感染灶。经不规则抗生素治疗后易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注意 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与治疗
概念 •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非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
的诊断
• ◆ 早期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影像学不典型 ◆ 脑脊液收集有限,是细胞内寄生菌,很多检 测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不高、易误诊漏诊。 ◆ 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解决诊断的问题
诊断依据
• 临床上常用诊断依据 • 1. 临床依据
1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
• 1.2 多耐药结脑的药物治疗 • 由于结核病患者治疗不规律,导致耐药增多,等统计了1999-2002年南非350例中有8.6%的患者对异烟肼
和利福平耐药,其中17例患者死亡,这也提示了多耐药的死亡率较高。等指出针对耐药现象应早期治疗、 治疗方案个体化、使用二线药物剂量最大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主张:如果确诊为感染耐药结核,4-5种 抗结核药加用氟喹喏酮类药物、β-内酰胺抗菌素和干扰素。等认为,氟喹喏酮类药物可以在多耐药的患者 中长期使用。主张:如出现耐药,可选用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卷曲霉索()、环丝氨酸 ()、利福布汀()、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盐。选用原则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
的治疗
1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
• 目前对结脑治疗肯定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 杨酸钠、左氧氟沙星等。
1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
• 1.1常用药物、用法及不良反应 ①异烟肼(H),全杀菌药,早期杀菌作用最强,易透过血脑屏障。成人600900,异烟肼代谢属快速乙酰化型,为保持脑脊液中有效抗菌浓度,重症可以用至1200,儿童15-30(),静 脉滴注,3个月后减量口服。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及肝脏损害。②利福平(R),全杀菌及灭菌药,不 能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只有部分通过炎性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是血中浓度的1020%,但已超过最低抑菌 浓度。成人450-600,儿童10-20m (),空腹顿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流感样 综合征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③链霉素(S),半杀菌药,对碱性环境下细胞外结核菌有杀灭作用,不易透 过血脑屏障,脑膜炎时脑脊液是血中浓度的20%。成人0.75-1.0,儿童15(), 1次肌内注射。主要不良反应为 听神经及肾脏损害。④吡嗪酰胺(Z),半杀菌药,对急性炎症区、干酪病灶区内生长缓慢的结核菌有特殊杀 菌作用。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浓度高,可以作为治疗主药。成人1.5,儿童10-20(),顿服。主 要不良反应为肝脏损害及尿酸增高致关节痛。⑤乙胺丁醇(E),抑菌药,结脑时脑脊液中浓度是血液浓度 1050%,主要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的损害。
最大=4分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影像断评分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其他部位结核证据
(最大分=4分)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诊断分为4个类型
• 1.确诊的 • 2.很可能的 • 3.可能的 • 4.无
诊断
诊断标准
•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是获得良好预后之关键,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和脑脊液结果。 然而,由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改变不典型,给诊断带来极大困难,且病情进展迅速,病残率 和病死率极高,需多次、多方式进行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1)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①符合临床标准, 同时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即脑脊液检出抗酸杆菌;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脑脊液结核杆菌核酸扩 增试验()阳性。②脑组织或脊髓组织发现抗酸杆菌生长或呈结核病病理改变,同时存在临床征象和相应的 脑脊液改变,或尸检呈现脑膜炎症反应。(2)很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以下各项条 件,即临床评分≥10分(无神经影像学表现),或临床评分≥12分(伴神经影像学表现);脑脊液或神经影像学评 分≥2分;排除其他类型脑膜炎。(3)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即临床 评分6-9分(无神经影像学表现),或临床评分9-11分(伴神经影像学表现);未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或神经影 像学检查者不得确定诊断。
2. 脑脊液依据 3. 脑影像学依据 4. 其他部位结核依据
临床上常用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用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用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用诊断依据
•● 临床标准 •● 脑脊液标准 •● 脑影像学标准 •● 其他部位结核的证据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脑脊液评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