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摘要:概述各种气象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研究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具体分析光、温度、水分及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探寻其实践应用方法。
关键词:气象园林植物光照温度水分空气一、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而气象对园林植物就有深远的影响,大到植物带的分布小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气象学包括各种气象因素,而对于园林植物来说,气象对其影响有很多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象这个大环境,植物的分布、色彩大小等等都离不开它。
而最普遍的影响因素莫过于光、温度、水分和空气。
故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就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而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四大气象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二、气象因子的具体影响(一)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植物生长离不开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各种植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随时间和空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所以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居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1)光谱对植物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照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叶绿素合成及形态形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太阳辐射光谱不能全被植物吸收。
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辐射能称为生理辐射,主要指红橙光、蓝紫光和紫外线。
①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活性最大,蓝紫光的同化效率仅为红橙光的14%。
红橙光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长日照植物的生长发育,延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促进种子萌发;②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加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延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
紫外线有利于维生素C的合成。
③在紫外线辐射下,许多微生物死亡,能大大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传播。
紫外线也能抑制植物茎的伸长,引起向光敏感性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在诱导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不同波长的光,其作用也不同。
如蓝紫光抑制植物的伸长,使植物形成矮小的形态;而红光有利于植物的伸长,如用红光偏多的白炽灯照射植物,可引起植物生长过盛的现象。
青蓝紫光还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敏感性,并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
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体内某些生长素的形成,以至于植物的白天生长速度常不及夜间。
生长期内生长素受侧方光线的影响,在迎光一面生长素少于背光面,造成背光面生长速度快于迎光面,产生所谓植物向光运动。
2)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园林植物对光强的要求,通常通过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
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年龄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变化较大。
在园林植物配置的时候常根据受光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
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①阳性植物:喜光而不能忍受荫蔽的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阳性植物:光补偿点较高,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也较高。
松属、水杉、侧柏、杨属、柳属、刺槐、银杏、漆树属、泡桐属、悬铃木、核桃、蒲公英、芍药等。
②阴性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在气候较干旱的环境下常不能忍受过强光照的植物。
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较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也较低。
冷杉属、云杉属、常春藤属、罗汉松属、杜鹃花属、药用人参、阴生厥类、兰科中地生兰等。
③耐荫性植物:在充足光照下生长最好,但稍受荫蔽时亦不受损害,耐荫的程度因种而异。
耐阴性按由大到小排列顺序:落叶松、柳属、杨属、白桦、黑桦、刺槐、臭椿、白皮松、油松、懈树、白蜡树、红桦、白桦、黄栗、板栗、白榆、春榆、赤杨、核桃揪、水曲柳、国槐、华山松、侧柏、裂叶榆、红松、千金榆、锻属、云杉属、冷杉属。
①.1 耐荫性的变化规律:1.阳性树种的寿命一般较耐荫树种短,但生长速度较快,而耐荫树种生长较慢,成熟较慢,开花结实也相对较迟。
2.阳性树一般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耐荫树则需要比较湿润、肥沃的土壤条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3.幼龄林耐荫性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特别在壮龄林以后,耐荫性明显降低。
4.在气候、土壤适宜的条件下,树木耐荫能力比较强,而在干旱、寒冷和瘠薄条件下,耐荫性较差,趋向喜光。
在低纬度温暖湿润地区往往比较耐阴,而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趋向喜光。
3)光照时间对植物的影响光照时间的长短对园林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
有些植物需要在白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季节开花,另一些植物则需要在白昼较长,黑夜较短的季节开花,植物开花对不同昼夜长短交换的周期性的适应,叫做光周期现象。
植物开花需一定日照长度的特性主要与其原产地的自然日照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
不同地区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光周期变化特点。
进行园林植物引种时,考虑原产地与引种地光周期变化的差异及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特性和敏感程度,才能保证引种的成功。
一年生植物的开花期主要决定于日照时间的长短植物开花所需日照长度: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
①长日照植物:日照长度超过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日照长度不够时,只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
长日照植物通常需要14小时以上光照才能开花。
如:凤仙花、除虫菊、小麦、油菜、萝卜、菠菜等,在春季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营养体,到春末夏初日照时数变长时才开花结实。
②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短于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通常需要14小时以上黑暗才能开花。
(长夜植物)牵牛花、苍耳、菊花和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多属此类。
③中日照植物:花芽形成需经中等日照时间的植物。
如甘蔗开花要求12.5小时的日照。
完成开花和其他生活史阶段与日照长短无关的植物。
如蒲公英、月季、扶桑、香石竹、番茄、四季豆、黄瓜等。
(二)温度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活动,温度是对生物影响最为明显的环境因素之一。
生命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生物的每一生命活动都有其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称生物学零度。
1)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变温对种子萌发有利。
植物种子只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
②多数植物在0~3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上升生长加速③春化作用,有些植物,成花前需低温诱导,通过春化作用植物才能开花。
④不同植物生长要求的温度有异,热带树种高于温带树种。
2)低温对植物的危害①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
②冻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称冻害。
③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原理类似冻害。
④冻拔:又称冻举,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是间接的低温危害。
⑤冻裂:多发生在日夜温差大的西南坡上的林木。
下午太阳直射树干,入夜气温迅速下降,由于干材导热慢,造成树干西南侧内热胀、外冷缩的弦向拉力,使树干纵向开裂。
⑥生理干旱:冬季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
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吸水加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枝叶干枯和死亡。
3)高温对植物的危害①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促使蛋白质凝固、脂类溶解,导致有害代谢产物在体内的积累。
②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最高点温度是35~40℃,只比最适点温度略高。
温度达到45℃以上,植物就会死亡。
③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
多发生于树皮光滑树种的成年树木上④根颈灼伤:土表温度增高,灼伤幼苗根茎。
松柏科幼苗当土表温度达40℃就要受害。
夏季中午强烈的太阳辐射,常使苗床或采伐迹地土表温度达45℃以上,而造成这种危害。
灼伤使根颈处产生宽几毫米的缢缩环带,因高温杀死了输导组织和形成层而致死。
4)温度对植物的分布影响南---------北:常绿----落叶阔叶----针叶①高温限制生物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光合呼吸平衡;并且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完成发育阶段。
②低温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
如:苹果不能在热带栽培,由于高温的限制不能开花结实;可可、椰子只能在热带分布,因为是受低温的限制。
③垂直分布:长江流域马尾松分布在海拔1000~1200米以下,这个界限的上部为黄山松,是因为在海拔1000~1200米是马尾松的低温界限,又是黄山松的高温界限。
5)温度与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①寒温带针叶林景观②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⑤热带季雨林、雨林景观(三)水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无论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运输养分过程,还是植物内进行的一切生理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
1)水的作用: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②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③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种子传播的生态因子之一④可形成特殊的植物景观2)植物分类(依植物对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①旱生植物:少量水分即可满足生长发育树干矮小、树冠稀疏、根系发达、夜小而厚,有的退化成针状,表面有角质层或生绒毛,如:仙人掌②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对立一般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抗旱能力差,如:秋海棠、酢浆草③中生植物:介于旱生植物与湿生植物之间,如:水淹可正常生长:旱柳、乌桕、水杉水淹会死亡:梧桐、桃、李、木瓜、雪松④水生植物:植物的全部或部分必须在静水或流水中生长,如:王莲(四)空气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1)空气的化学成分①氧是植物呼吸所必需,大气中氧的含量几乎不发生变动,而在水和土壤中含量非常不固定。
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沼泽植物,例如热带海滨的红树林植物常常感到氧的不足,从而形成特殊的呼吸根,伸出地面进行呼吸。
②植物全部地下部分的呼吸作用依赖于土壤空气的组成。
③ C0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植物生长盛期特别需要大量的C02。
它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会大量增大,而浓度过高,就会对根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2)空气运动的影响风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能直接影响植物(如风媒、风折等),又能影响环境中温度、湿度、大气污染的变化,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①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风可影响风媒植物的繁殖,有些种子靠风传播到远处,称为风播种子。
无风时风媒植物不能授粉,风播种子不能传播它处。
②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风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极显著的影响,风速O.2~3m/s时,能使蒸腾作用加强3倍;蒸騰作用过大时,根系不能供应足够的水分供蒸腾所需,叶片气孔关闭,光合强度下降,植物生长减弱。
盛行盛行一个方向的強风常使树冠畸形,因为向风面的芽常死亡,背风面的芽受风力较小,成活较多,枝条生长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