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知识结构】
一、德国的统一 1、原因: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 状态,严重阻碍 发展。
(根本)② 实力强大。
2、领导人: 3、方式:自上而下的
4、结果: 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二、德意志帝国的宪法(1871年) 1、确立了 政体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 和 。
皇帝有权 、 和决定 等。
② 主持内阁工作,由 任命而不是 ,任期由 决定, 只对 负责。
③议会是 ,由 和 组成。
联邦议会由 组成。
帝国议会由 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 才能生效。
2、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 国家, 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主权。
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3、评价
(1)积极意义:
国家统一和 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德国的 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意义:普鲁士把专制传统带到了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 和 (保
留了封建专制残余,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三、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主要特征
①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2、历史作用:
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它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表明国家权力归于由公民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
它对于人类世界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巩固训练】
1.右侧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
A .武力统一政策
B .全球扩张政策
C .社会保障政策
D .欧洲均势政策
2.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 .1787年美国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4.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A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义,在在于强权” B .“帝国议会是 ‘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 .“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坐着的树枝 D .“现在有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图6 5.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A .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 .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 .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 .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6.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的依据的是( )
A .德国继承了普鲁土的旧制度
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 .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 .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 .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8.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9.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
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 .《德意志帝国宪法》 B .英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10.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确立责任内阁制
B 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 .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 .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11.德意志帝国兴盛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一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二战后德在废墟上兴起,……从六十年代算起,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
由此可见
A .专制政体不能做到国富民强
B .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C .战争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D .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12.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 .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C .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D .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13.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 .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 .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14.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表明恩格斯( ) A .批判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专制本质 B .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
C .指出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D .认为《帝国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平台
15. “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被一个绝顶聪明、敢想敢干的大地主,在封建主义本能的驱使下,靠着不抱任何成见的智慧实现了。
这实在是一种反常现象。
”符合以上描述的相关史实是 A .中国的洋务运动 B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C .《权利法案》的颁布D .《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16.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包括①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②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权力③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④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