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膨胀系数测量的讲义

线膨胀系数测量的讲义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绝大多数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加剧或减弱造成的。

这个性质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在机械和仪器的制造中,在材料的加工(如焊接)中,都应考虑到。

否则,将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仪表的精度。

考虑失当,甚至会造成工程的损毁,仪表的失灵,以及加工焊接中的缺陷和失败等等。

一.实验目的
学习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仪器
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实验装置、YJ-RZ-4A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仪、
游标卡尺、千分表、待测金属杆(铜杆、铁杆)
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内有加热引线和温度传感器引线
图1
YJ-RZ-4A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仪面板如图2所示
图2
三.实验原理
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

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做测定。

固体受热后其长度的增加称为线膨胀。

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原长为L的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L与其温度的增加量∆T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亦成正比,即
∆L = T L ∆α (1) 式中的比例系数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简称线胀系数)。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线胀系数不同,塑料的线胀系数最大,金属次之,殷钢、熔凝石英的线胀系数很小。

殷钢和石英的这一特性在精密测量仪器中有较多的应用。

几种材料的线胀系数
实验还发现,同一材料在不同温度区域,其线胀系数不一定相同。

某些合金,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的温度附近,同时会出现线胀量的突变。

因此测定线胀系数也是了解材料特性的一种手段。

但是,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线胀系数仍可认为是一常量。

为测量线胀系数,我们将材料做成条状或杆状。

由(1)式可知,测量出1T 时杆长L (一般,杆在1T 时的长度L 可以近似等于杆在常温时的长度)、受热后温度达2T 时的伸长量∆L 和受热前后的温度1T 及2T ,则该材料在(1T ,2T )温区的线胀系数为:
α =
)
(12T T L L
-∆ (2)
其物理意义是固体材料在(1T ,2T )温区内,温度每升高一度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其单位为1
)(-︒C 。

测线胀系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测伸长量∆L 。

而∆L 是很微小的,如当L ≈250mm,温度
变化12T T -≈100℃,金属的a 数量级为105
-1
)(-︒C 时,可估算出∆L ≈0.25mm 。

对于这么
微小的伸长量,用普通量具如钢尺或游标卡尺是测不准的。

可采用千分表(分度值为0.001mm )、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

本实验中采用千分表测微小的线胀量。

千分表是一种通过齿轮的多极增速作用,把一微小的位移,转换为读数圆盘上指针的读数变化的微小长度测量工具,它的传动原理如图3所示,结构如图4所示,
千分表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调零,调零方法是:在测头无伸缩时,松开“调零固定旋钮”,旋转表壳,使主表盘的零刻度对准主指针,然后固定“调零固定旋钮”。

调零好后,毫米指针与主指针都应该对准相应的0刻度。

千分表的读数方法:本实验中使用的千分表,其测量范围是0-1mm 。

当测杆伸缩0.1mm 时,主指针转动一周,且毫米指针转动一小格,而表盘被分成了100个小格,所以主指针可以精确到0.1mm 的1/100,即0.001mm ,可以估读到0.0001mm 。

即:
千分表读数=毫米表盘读数+
⨯1000
1
主表盘读数 (单位:mm ) (毫米表盘读数不需要估读,主表盘读数需要估读) 例如:图5中千分表读数为:0.2+
⨯1000
1
59.8=0.2598 mm
图3
图4 图5
四、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卸下三个下盘支撑螺钉,安装好实验装置,连接好电缆线。

将铜杆插人加热盘的恒温腔,使其完全在恒温腔内部,将“可调顶紧螺旋”的尖端靠拢铜杆一端,千分表(已调零好)测头靠拢铜杆的另一端,锁紧“千分表固定螺钉”,旋动“可调顶紧螺旋”,直到千分表的指针微有旋转(约0.2—0.3mm )。

打开电源开关,“测量选择”开关旋至“设定温度”档,调节“设定温度粗选”和“设定温度细选”钮,选择设定加热盘为所需的温度
调零固定旋钮
表壳 测头
主表盘
主指针 毫米指针 毫米表盘 测杆 轴套 挡帽
P :带齿条的测杆; 1Z ~5Z :传动齿轮; R :读数指针
(如90.0℃)值。

2、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向“上盘温度”档,打开加热开关,观察加热盘温度的变化,直至温度稳定,此时加热盘可能达不到设定温度,可适当调节“设定温度细选”使其温度达到所需的温度(如90.0℃),这时给加热盘设定的温度要高于所需的温度(如90.0℃),把此时温度计为1T ,读出千分表数值S 1。

3、重复步骤2,设定温度依次递增5C ︒,且递增5次(如依次为95.0℃、100.0℃、105.0℃、110.0℃、115.0℃),随着温度的上升,千分表开始旋转,当温度稳定后,千分表停止动作,记下此时的温度值(2T 、3T 、4T 、5T 、6T )及千分表读数(S 2、S 3、S
4、S
5、S 6)。

4、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5℃时铜杆的平均伸长量,由(2)式即可求出铜杆在这个温区(如90.0℃,115.0℃)内的线胀系数。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
2、记录对应温度时的千分表读数
3、计算得到铜杆的线胀系数
①温度每升高5C ︒时,由逐差法处理数据,可得铜杆的平均伸长量L ∆为:
=⨯-+-+-=
∆3
3)
()()(362514L L L L L L L (mm )
②铜杆在(=1T C ︒,=6T C ︒)温区的线胀系数为
α =
=∆L
L
5 1)(-︒C 4、误差分析
六、注意事项
1、千分表安装须适当固定(以表头无转动为准)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读数在0.2
—0.3mm处较为适宜);
2、因伸长量极小,故仪器不应有振动;
3、千分表测头需保持与实验样品在同一直线上。

七、思考题
1、试分析哪一个量是影响实验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
2、试举出几个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线胀系数的实例。

3、若实验中加热时间过长,仪器支架受热膨胀,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