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线膨胀系数测定

金属线膨胀系数测定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绝大多数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加剧或减弱造成的。

这个性质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在机械和仪器的制造中,在材料的加工(如焊接)中,都应考虑到。

否则,将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仪表的精度。

考虑失当,甚至会造成工程的毁损,仪表的失灵,以及加工焊接中的缺陷和失败等等。

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上的伸长。

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

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作测定。

一、实验教学目的
1.掌握一种测线膨胀系数的方法; 2.应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教学重难点
1.千分表的读数
2.逐差法处理数据
三、实验仪器与用具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平台、千分表、游标卡尺。

四、实验原理
固体受热后其长度的增加称为线膨胀。

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原长为L 的
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L ∆与其温度的增加量t ∆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 亦成正比,即
L L t α∆=∆
式中的比例系数α。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几种材料的线胀系数
实验还发现,同一材料在不同温度区域,其线胀系数不一定相同。

某些合金,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的温度附近,同时会出现线胀量的突变。

因此测定线胀系数也是了解材料持性的一种手段。

但是,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线胀系数仍可认为是一常量。

为测量线胀系数,我们将材料做成条状或杆状。

由(1)式可知,测量出1t 时杆长L 、
受热后温度达2t 时的伸长量L ∆和受热前后的温度1t 及2t ,则该材料在(1t ,2t )温区的线胀系数为:
21()
L
L t t α∆=
- (2)
其物理意义是固体材料在(t 1,t 2)温区内,温度每升高一度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其单位为(℃)-1。

测线胀系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测伸长量ΔL 。

先粗估算出ΔL 的大小,若L ≈250mm ,温度变化t 2-t 1≈100℃,金属的a 数量级为10-5
(℃)-1
,则可估算出ΔL ≈0.25mm 。

对于这么微小的伸长量,用普通量具如钢尺或游标卡尺是测不准的,可采用千分表(分度值为0.001mm )、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

本实验中采用千分表测微小的线胀量。

五、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出室温下待测金属杆的原长L ,测三次求出算术平均值。

2、如上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连接好电缆连接线,将待测金属杆插于加热盘内,调节螺钉,使千分表的指针转动一个微小的角度。

3、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向“上盘温度”档,打开加热开关,观察加热盘温度的变化,直至温度稳定,此时加热盘可能达不到设定温度,可适当调节“设定温度细选”使其温度达到所需的温度(如50.0℃),这时给加热盘设定的温度要高于所需的温度(如50.0℃),把此时温度计为1T ,读出千分表数值L 1。

4、重复步骤3,设定温度依次递增5C ︒,且递增9次(如依次为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0℃),随着温度的上升,千分表开始旋转,当温度稳定后,千分表停止动作,记下此时的温度值(2T 、3T 、4T 、5T 、6T 、7T 、8T 、
9T 、10T )及千分表读数(L 2、L 3、L 4、L 5、L 6、L 7、L 8、L 9、L 10)。

5、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5℃时铜杆的平均伸长量,由(2)式即可求出铜杆在这个温区(如50.0℃,95.0℃)内的线胀系数。

6、将铜杆换成铁杆,重复以上步骤,测出铁杆在某个温区的线胀系数。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1
2、记录对应温度时的千分表读数
3、计算得到铜杆的线胀系数
①温度每升高5C ︒时,由逐差法处理数据,可得铜杆的平均伸长量L ∆为:
=
⨯-+-+-+-+-=
∆55)
()()()()(51049382716L L L L L L L L L L L (mm )
②铜杆在(=1T C ︒,=
10T C ︒)温区的线胀系数为:
α = =∆L L
5 1
)(-︒C
4、误差分析
5~8……(将铜杆换成铁杆,对照步骤1~4,自拟过程)
七、注意事项
1、千分表安装须适当固定 (以表头无转动为准)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初始读数在0.2—0.3mm 处较为适宜);
2、因伸长量极小,故仪器不应有振动;
3、千分表测头需保持与实验样品在同一直线上。

八、思考题
1、试分析哪一个量是影响实验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
2、试举出几个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线胀系数的实例。

3、若实验中加热时间过长,仪器支架受热膨胀,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