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
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
3.3红外分光光度计
按分光器将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四代: 以人工晶体棱镜作为色散元件的第一代; 以光栅作为分光元件的第二代; 以干涉仪为分光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度计是第3代;
用可调激光光源的第4代仪器。
3.3.1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3.3.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1)光源: 光源的作用是产生高强度、连续的红外光。 (a)硅碳棒。由硅碳砂加压成型并经锻烧做成。工作温 度1300~1500℃,工作寿命1000小时。硅碳棒不需要预热, 寿命也较长。价格便宜。
波长或波数可以按下式互换:
_
( cm-1)=1/λ(cm)=104/λ(μm)
在2.5μm处,对应的波数值为: _ = 104/2.5 (cm-1)=4000cm-1
一般扫描范围在4000~400cm-1。 波长在2.5~25μm,叫中红外区。 波长0·75~2·5μm叫近红外区。 波长在25~100μm叫远红外区。
到了六十年代,用光栅代替棱镜作分光器的第二代红 外光谱仪投入了使用。这种计算机化的光栅为分光部件的 第二代红外分光光度计仍在应用。
七十年代后期,干涉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投入了使用,这就是第三代红外分光光度计。
近来,已采用可调激光器作为光源来代替单色器,研制 成功了激光红外分光光度计,即第四代红外分光光度计, 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的应用范围,但目前还未普及。
υ as
面内变 形振动
δ 面内
面外变 形振动 δ 面外
面内摇摆 ρ
剪式振动
δs
面外摇摆 ω 扭曲振动 τ
跃迁时能级变化的大小为:as > s > δ。
能级变化大的出峰在高频区,即波数值大;能级变化小 的出峰在低频区,即波数值小。
谱带的位置(波数)由能级变化的大小确定。 谱带的位置(波数)也就是振动时吸收红外线的波数。
(4)测量范围宽。可以研究10000~l0cm-1范围的红外光 谱。 (5)价格贵,操作较复杂,环境要求高。
3.3.4 气相色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GC-FTIR) 联用
可用于混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
3.3.5 红外显微镜
使用红外显微镜作分析有不少优点: (1)测量灵敏度高。一般检测限量为10-9g(ng)有时能达
对称性差的振动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
(4)其他因素: (a)氢键的形成使有关的吸收峰变宽变强。
(b)与极性基团共轭使吸收峰增强。如C=C、C≡C等基团 的伸缩振动吸收很弱。但是,如果它们与C=O或C≡N共轭, 吸收强度会大大增强。
(c)费米共振:
红外吸收有基频和倍频,还有组合频。
组合频为基频及倍频的和或差。
(4)分析时间短。一般红外光谱做一个样可在10~30分钟 内完成。如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一秒钟以内就 可完成扫描。为快速分析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用的 工具。
(5)所需样品用量少,且可以回收。红外光谱分析一次 用样量约1~5mg,有时甚至可以只用几十微克。
3.1.3红外光谱谱图 邻二甲苯的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是百分透过率T%。 百分透过率的定义是幅射光透过样品物质的百分率,即
T%= I/I0×100%, I是透过强度,Io为入射强度。 横坐标:上方的_ 横坐标是波长λ,单位μm;下方的横坐
标是波数(用 表示,波数大,频率也大),单位是
cm-1。
波数即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cm)长度光中所含光波的 数目。
有红外吸收的称为红外活性。
振动是否有红外活性与分子的对称类型有关。 因为偶极矩是一个矢量,中心对称的振动偶极矩变化 为零。以中心对称的振动在红外光谱中不产生吸收,但在 拉曼光谱中是有活性的。
在光谱图上能量相同的峰因发生简并,使谱带重合。
由于仪器分辨率的限制,使能量接近的振动峰区分不开。 能量太小的振动可能仪器检测不出来.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的位置要有 三个坐标,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就需要3N个坐标, 也就是有3N个运动自由度。
分子振动自由度的数目等于3N-6个, 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3N-5个。
每一个振动都对应着一个能级的变化,
但只有那些可以产生瞬间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产 生红外吸收,没有偶极矩变化而有分子极化率变化的振 动可以产生拉曼光谱。
3.1.2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红外光谱是依据样品 吸收谱带的位置、强度、形状、 个数,推测分子中某种官能团的存在与否,推测官能团的 邻近基团,确定化合物结构。
(2) 红外光谱不破坏样品,并且对任何样品的存在状态 都适用,如气体、液体、可研细的固体或薄膜似的固体都 可以分析。测定方便,制样简单。
(3)红外光谱特征性高。由于红外光谱信息多,可以对 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给出特征性的谱图,从“指纹区”就可 以确定化合物的异同。所以人们也常把红外光谱叫“分子 指纹光谱”。
(c)色散元件。色散元件是变复式光为单色光的部件。 第一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色散元件是棱镜,棱镜是用透
红外光的 KBr、NaF、CaF2,和LiF等盐的单晶制成。 第二代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是衍射光栅。 第三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色散元件是迈克逊干涉仪,不
用狭缝。
(3)检测器 检测器是测量红外光强度的大小并将其变为电讯号的
r/A0 双原子分子势能曲线
常温下分子处于最低振动能级,此时叫基态,V=O。 从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V0V1产生的吸收带 较强,叫基频或基峰。 也有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甚至第三激发态,V0V2 或V0V3的跃迁产生的吸收带依次减弱,叫倍频吸收, 用21等表示。
3.2.2 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
即υ1+υ2、2υ1+υ2、υ1-υ2等。
费米共振:当一个振动的倍频或组合频与某一个强的 基频有接近的频率时,这两个振动相互作用发生偶合,弱 的倍频或组合频被强化,振动偶合后出现两个谱带。
两谱带中均含有基频和倍频的成份,倍频和组合频明显 被加强,这种现象叫费米共振。
红外光谱的峰强可以用摩尔吸收系数表示:
故吸收峰强度为υOH>υC-H>υC-C。
(2)振动方式。相同基团的振动方式不同,分子的电 荷分布也不同,偶极矩变化也不同。
反对称伸缩振动比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强度大;
伸缩振动的吸收强度比变形振动的吸收强度大。
(3)分子的对称性。 结构为中心对称的分子,若其振动也中心对称,则此振
动的偶极矩变化为零。如CO2的对称伸缩振动没有红外活 性。
= 1 Lg T 0
CL
T
(4)
式中:为摩尔吸收系数; C为样品浓度,mol/L; L为吸收池厚度,cm; T0为入射光强度;T为出射光强度。
当l00时,峰很强,用Vs表示。 在20~100,为强峰,用S表示。 在l0~20,为中强峰,用m表示。 在l~l0,为弱峰,用w表示。 另外,用b表示宽峰,用Sh表示大峰边的小肩峰。
第三章 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
3.1引言 3.1.1红外光谱的发展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 拉曼光谱(Raman)
分子光谱
两者得到的信息可以互补。
在十九世纪初就发现了红外线,到1892年有人利用岩盐棱 镜和测热幅射计(电阻温度计)测定了20多种有机化合物的 红外光谱。
12
解:
=1307 12 16 =1725 (cm-1)
12 16
当分子吸收红外光发生跃迁时要满足一定的选律,即振 动能级是量子化的,可能存在的能级要满足下式:
E=(V+1/2)h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为振动频率,V为振动量子数(0、 1、2……),振动能级不止一种激发态。
势能
V=2 V=1 V=0
μ’ 为折合质量。 μ’=m1m2/(m1+m2) (m为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量代替:
m1=M1/N,
M1、M2为原子量,N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m2=M2/N 。
μ为折合原子量
μ=
M1 M2 M1 M2
将π、c和N的数值代入(2)式,并指定将键力常数(见p 61 表3-1)中 的105代入。
10 5 N ≈1307
2c
≈1307 (cm-1)
表3-1 化学键的力常数
键 分子 K(×105dyn/cm) H-F HF 9.7 H-Cl HCl 4.8 H-Br HBr 4.1 H-I HI 3.2 H-O H2O 7.8 H-O 游离 7.12 H-S H2S 4.3 H-N NH3 6.5 H-C CH3X 4.7-5.0
(2)扫描时间短,在几十分之一秒内可扫描一次。可用于 快速化学反应的追踪、研究瞬间的变化、解决气相色谱和 红外的联用问题。
(3)极高的灵敏度。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扫描,使样品 信号累加、贮存。噪音可以平滑掉,提高了灵敏度。可以 用于痕量分析。样品量可以少到10-9~10-11g。可以与GC连 用,GC-FTIR。
分子的振动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两类。 伸缩振动是沿原子核之间的轴线作振动,键长有变化 而键角不变,用字母υ来表示。
伸缩振动分为不对称伸缩振动υas和对称伸缩振动υs。
变形振动是键长不变而键角改变的振动方式,用字母δ 表示。
亚甲基 的振动
伸缩 振动
υ
变形 振动
δ
对称伸 缩振动
υS
不对称 伸缩振动
(b)能斯特灯。由稀土金属氧化物加压成型后在高温下 烧结而成。要点亮这种灯要预热到700℃以上。能斯特灯 寿命长、稳定性好,但价格较贵,操作不如硅碳棒方便。
(2)分光系统 分光系统包括入射狭缝到出射狭缝这一部分。主要由
反射镜、狭缝和分光器组成。作用是将复式光分解成单 色光。分光系统也叫单色器。
(a)狭缝。 (b)反射镜。
3.2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3.2.1 化学键的振动与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