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学案

2020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学案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能力目标:
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做法;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知识梳理】
1.依法办事的要求?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2.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什么?
3.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4.让法律成为信仰有什么作用?
5.人民道德水平提高有什么好处?
6.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B.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C.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法律的基本特征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托人情、找关系几乎成为常态。

本该依法处理的争端或纠纷,也往往是通过法律以外的途径解决。

现实折射出中国法治文化的缺失,拷问着每个公民的法治素养。

提高法治素养,我们应该 ( )
A.把不违法作为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
B.积极运用诉讼手段解决所有纠纷
C.淡化权利观念,积极承担义务
D.增强权利与义务意识,提高法治意识
3.俗话说:“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话提示我们 ( )
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自尊自信,学会坚强
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
D.调控情绪,品味生活
4. 2016年3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

家庭暴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身体的侵害,包括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二是对精神的侵害,包括经常性谩骂、恐吓等。

反家庭暴力法 ( )
A.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家庭暴力,促进家庭和谐
B.有利于公民通过法治方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C.使未成年人不再受家长批评,保障未成年人成长
D.是解决家庭暴力的唯一方法,彰显了社会进步
5.生活在法治社会,人人学习法律、学会依法办事()
①可以增长法律知识②就能避免犯法
③能够增强法律意识④有利于促进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
1.你遇到这件事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2.中学生小阳在公交车上,看见两个扒手在偷乘
客的钱包。

小阳没有直接喊抓小偷,而是假装肚
子疼请求司机将他送往就近医院(附近有派出所),然后悄悄告诉司机实际情况。

司机以送小阳去医院为由,直接将车开到了派出所。

你如何看待小阳的行为?
【巩固提升】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简称《民法总则(草案)》)2016年6月27日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作为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奠基引路之举,《民法总则(草案)》审议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为什么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2)为开辟一个权利神圣的法治新时代,请你出谋划策。

【拓展探究】
齐某是个生意人,先后多次从钱某处购买煤用于生产,共计欠下购煤款20余万元,并分别出具了5张欠条。

因不想偿还钱某的货款,齐某在与钱某交涉时乘其不备撕毁了欠条,然后驾车离去,钱某当即打电话报警,公安机关将齐某带走。

近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该案,判决齐某偿还钱某货款并支付相应利息。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围绕这个案例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这个案例表明法律具有哪些特征?表现在哪里?
(2)现实生活中,依法办事对我们有哪些要求?
(3)针对这种情况,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
六、我的收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上杭县庐丰民族中学刘亮发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及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抓小偷惹上官司的视频材料
学生思考: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二)新课讲授
知识目标一: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一:辩一辩
抓到小偷该不该打?
学生辩论,老师进行归纳小结
同时老师点出: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法律的保障功能)
活动二:议一议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没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打即骂。

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骂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

一天,小宇放学回家,爸爸又喝得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妈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续写这一故事
(2)小宇的爸爸的行为对吗?
(3)你认为小宇应该怎样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A.小宇忍无可忍和妈妈一起将爸爸痛打了一顿,把爸爸打成了重伤。

B.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他很害怕,躲在同学家里。

C.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这时他拨打了报警电话。

老师小结: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采用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的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

活动三:想一想
多媒体展示过马路的图片及视频材料
学生思考回答: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知识目标二树立法律信仰
活动四:说一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只有培育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崇,使人人怀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缺了法律信仰,再好的法律也沦为摆设。

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③当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活动五:思一思
多媒体展示进行宪法宣誓的视频材料
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1、树立宪法的权威。

让国家工作人员树立法律意识,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
为并依法行政。

2、为全社会都尊重和遵守宪法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让法住在心中。

(人民就会自觉拥护法律,信仰法律。

即树立法律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活动六:联一联(多媒体链接教材p102“探究与分享”材料)
思考:
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提示: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活动七:我思我行: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你打算怎样做?
提示: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教师归纳: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①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②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③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会依法办事;认识了要树立法律信仰;明白了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小公民。

(四)板书设计
学会依法办事:遵守法规成习惯
我们与法律同行
树立法律信仰:尊崇、信赖、遵
守和捍卫法律
成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和推动
(五)
课堂练习(后附)
(六)教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