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1.知道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认识符号“>”“<”“=”,并理解其的含义。
3.正确使用基数与序数表达的意思,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4.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过程。
5.0的含义。
教学难点:1.5以内数的书写,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分解。
2.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互相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
教学难点: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教法设计:新授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具:图片、计数器、数字卡片教学内容:一、我会学,我最棒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会了数,写1~10这十个数,现在我们来数一数这几个数(生生PK),今天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1~5这五个数。
二、我会学,齐合作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那些动物或植物呢?你们能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那么你们有没有具体数过你身边有哪几种这些事物呢?三、我展示,我快乐1.出示情境图(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呢?(数的时候可提醒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2.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有效到达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事物。
生:1只小狗,2只鹅,3只小鸟,4只小鸡,5个南瓜……师:大家说得真好!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如狗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再在黑板上贴上卡片1,并让学生再从图画上看看有哪些东西还可以用1来表示。
(如一位老奶奶,一只蝴蝶)师:你会像老师这样说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
(生生PK)生:2只鹅可以用2表示,3只小鸟可以用3表示……游戏:可以拿出带数字的卡片,让学生拿出同数量的物体,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1~5各数表示。
3.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1~5各数。
(1)摆小棒图,请大家说说用几表示?(2)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哪些事物的个数页可以用这些数表示。
4.认识1~5的排列顺序。
师:刚才大家说的很好,我们认识了数学王国中的几个朋友,它们是1,2,3,4,5,那么大家想不想实际操作看一看它们的顺序呢?生:想……(1)教师出示计数器,一边拔珠一会问用数字几来表示。
一个珠就用1来表示,师问:再拔上一个珠是几颗珠?用数字几来表示?生:2颗,用2表示。
再拔珠引出3、4、5。
(2)排序:在长方形纸上用一个点,可以表示几?如果添上一个点是几?(通过点子图的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1~5各数顺序,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它的后面是几?同桌进行)5.1~5的写法。
(1)先由教师示范,让学生观察老师写的过程,观察从哪里起笔,怎样拐弯,在哪收笔。
(2)让学生跟着老师书写着几个数。
(3)让学生在教科书做一做练习格中模仿写数字,看谁写的又好又快。
四、我体会,我提高通过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1~5各数的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五、我练习,我能行第16页做一做 1、2题六、我思考,我领先按顺序填一填(1).5 ___ 3 2 ___(2). ______ 3 4 ___板书设计:2.1、2、3、4、5的书写1 2 3 4 5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比多少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
2.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建立数感与符号感。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教法设计:小组合作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具:图片教学内容:一、我会做,我最棒复习1-----5的认识及书写。
二、我会学,齐合作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听过多、少这两个词吧!那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在数学中可以进行数的比大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这几个数的比大小。
三、我展示,我快乐师:早晨呢,几只小猴子去采摘果子,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吧!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事物。
师:这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你们看到了什么呢?(3只猴子,3个桃子,2根香蕉,4个梨)(2)师根据学生汇报任意贴出图片:4个梨,2根香蕉,3个桃子,(无规则摆放)问:水果放得很乱,怎样做可以使大家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呢?2.教学比大小(1)引导学生明确比的标准。
即“谁与谁比”。
①学生动手摆一摆,比较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②根据摆的结果,明确“谁与谁比”。
师:同学们,从我们摆的结果看:桃子多还是少?(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桃子和谁比)(2)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师:“几只猴子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摆一摆。
“怎样摆就能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呢?”“1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得方法摆出,让学生摆出每只猴子吃到一个桃的图示,引出“3只猴对3个桃”的图。
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明白:“有3只猴和3个桃,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
”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3)对于“>”“<”同上。
在得到3>2,3<4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想1-------5的顺序,3在2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4)总结:“>”“<”“=”的特点。
四、我体会,我提高通过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五、我练习,我能行第17页,做一做1、2题。
六、我思考,我领先在□里填数,在○里填“>”“<”或“=”。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时第几、分与合教学目标: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掌握4、5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基数与序数表达的意思,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基数与序数,理解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法设计:新授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具:图片教学内容:一、我会做,齐合作教师讲故事,引出今天的第一个课题“第几”。
二、我展示,我快乐1.创设情境,出示书本上的画面。
(1)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上面的内容,有几个人排队买票?谁先买?谁在谁前面,谁在谁后面?谁在第几个?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你们愿意接受吗?如果从后面数,戴帽子的阿姨排在第几个呢?(第2)第5个是谁呢?(梳辫子的阿姨)师 :为什么梳辫子的阿姨一会是第1个,一会是第5个呢?(数的顺序不同)。
2.教学第几和“几”的区别。
师:从前面数,数到到帽子的阿姨,一共数了几个人?(4个)第4个是谁?(戴帽子的阿姨)师:为什么同是“4”,有时表示4个人,有时表示其中1个人呢?小结:任何一个数,它能表达两种意思,①表示数量的多少,如:4个人②表示位置,如第4。
3.教学4的分解与组成。
(1)师:出示4颗豆豆,猜一猜:左手几颗?右手几颗?让学生猜一猜,并动手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又好?生:○○○○○○○○○○○○师:刚才我们是把多少拿来分?4可以分成那两部分?生:4可以分成3和1,分成2和2,分成1和3。
4 4 4师:4 4 这两种分法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记住其中的一种就可以啦。
小结:把谁拿来分谁就是整体,当整体不变时左边减1,右边就会增加1。
(2)师:刚才分豆豆时,左边摆3颗,那右边一定摆1颗,为什么?生:因为3和1合起来是4。
师:左边2颗,右边2颗,为什么?(左1右3)3 1 2 2 1 34 4 4师:3 1 1 34 4这两种组成实际上是一样的,只要记其中的一种就可以啦。
游戏:进行2、3、4的分解与组成。
三、我体会、我提高有了4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5的分解与组成可适当让学生自己借助摆小棒,小组讨论方式自学,并课堂上验收。
同样要使学生懂得: 5 和 5 5 和 51 4 4 123 3 2是一样的。
1 4 和4 1 2 3 和 3 25 5 5 5是一样的。
四我练习,我能行第20、21页做一做1、2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5的加减法第一课时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加号、等号和加法算式的读写法。
3、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读出算式。
教学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小棒、图画教学过程一、我会做我最棒1、小黑板出示看图填数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二、我会学齐合作1、直观演示引入加法(1)师:请每一位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左手一根,右手2根,把这些小棒合起来一共是几根?(2)师:左手一根右手2根,合起来一共是几根?(3)师动手演示左手1根可以用数1表示,右手2根可以用数2表示。
那么左右手的小棒合并起来,简单地说就是1和2合起来。
1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就是1加2。
加用+表示(4)1+2得几?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是等号。
1+2=3 读作1加2等于3板书: 1 + 2 = 3加号等号(5)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1根小棒和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是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三、我展示我快乐2、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加法的意义。
(1)呈现课本24页主题图师问:小丑的左右手上有什么呀?分别拿了几个?第二幅图画了什么?1)这幅图可以求什么?2)要求有多少个气球?必须把什么合并起来?小朋友们会用算式表示吗?3)算式列好后,一定要求学生说一说1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四、我体会我提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五、我练习我能行课本24页做一做六、我思考我领先七、布置作业:课时作业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5以内的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自己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加法。
2、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3、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