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学会遵守规则同步练习题C卷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学会遵守规则同步练习题C卷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学会遵守规则同步练习题C卷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6七上·思茅期中) “长大”更明显的标志是()
A .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合理要求
B . 可以抵制诱惑
C . 敢于向不合理的外在要求说“不”
D . 对自己有了要求,能用自律宣言来约束自己
2. (2分)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

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 . 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B . 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C . 看到了我国是法治社会
D . 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3. (2分)判断是非的依据是()
A . 情感的好恶
B . 自身的利益
C . 法律和道德
D . 主观兴趣、愿望
4. (2分)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提出了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作为和谐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应当()
A . 任其发展
B . 恰当平衡
C . 没有限制
D . 差别巨大
5. (2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②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③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
④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6. (2分)“如果社会是一条船,法律就是让船得以一路向前的舵;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

”这告诉我们()
A . 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规范与保障
B . 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C . 要自觉学法、用法,成为法律专家
D . 除了法律规定的事,其他的都不能做
7. (2分)社会规则包括()
A . 法律法规
B . 道德规范
C . 社会秩序
D . 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8. (2分) 2011年9月15日,我国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因寻衅滋事罪被处收容教养1年。

李天一被教养说明()
①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名
人之子违法,应罪加一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9. (2分)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

这说明法律能够()
A . 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B . 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
C . 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
D . 赋予我们权利
10. (2分)在法律活动课模拟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

”“法博士”回答:“没有你的支持,我有时也鞭长莫及”这段话表明()
①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
②道德体现并维护法律
③道德和法律联系密切,相辅相成
④法律补充道德的不足,支持促进道德的贯彻实施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③
11. (2分)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
A . 互相对立的关系
B . 完全等同的关系
C . 密不可分的关系
D . 完全不同的关系
12. (2分)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也因为车祸离他离去。

父亲留下遗产十万元,房子一套。

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侵害遗产。

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

经法院判决,洋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

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A . 属于行政诉讼
B . 是为获得遗产而不择手段
C . 是采用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D . 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3. (2分)下列规范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
A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4. (2分)“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以下符合“正能量”要求的是()
①同学打架,我围观②乱扔垃圾,我制止
③社会公德,我遵守④公益活动,我参加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15. (2分)某县工商局不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向全县个体屠宰户按每头牲畜3元的标准收取“屠宰费”。

无奈之下,该县87家个体屠宰户联名向县人民法院起诉工商局。

这一诉讼行为属于()
A . 民事诉讼
B . 刑事诉讼
C . 行政诉讼
D . 越级诉讼
16. (2分)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只对犯罪分子有强制作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7. (2分)法律实施依靠的是()
A . 国家强制力
B . 道德舆论
C . 人们内心的信念
D . 集体的力量
18. (2分)人们常说“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

它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的底线。

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
①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A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19. (2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B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C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D . 内容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20. (2分)国家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这属于()
A . 国家创制法律的行为
B . 国家制定法律的行为
C . 国家认可法律的行为
D . 混淆法律与道德的行为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25分)
21. (5分)说说你知道的守则、规章或制度的名称。

22. (5分)法律必须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为什么?
23. (5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4. (5分)国家的治理与法律的关系怎样?
25. (5分)概括地说,法律对人们主要有哪些作用?我们应当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25分)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24、答案:略
25、答案: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