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婴儿期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较完善水平的心理活动是和。
2、幼儿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和。
(80)
3、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应该表现为和两方面的发展。
4、儿童获得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两种途径:一是,二是。
(62)5、婴儿末期,“再现”即“回忆”开始出现,其主要表现是:和。
(149)6、记忆可以区分、和三个环节。
7、感知的基本特征有、和。
8、人们常把儿童说出的时间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
9、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将思维分为三种类型:、和。
10、表情主要有、和三种。
11、构成游戏活动的主要心理成分有:、和。
(75)
12、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的发展趋势。
13、和可以说是先学前儿童心理特点的最突出表现。
14、在新生儿期,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的矛盾。
15 、先学前期儿童,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儿童活动的高度和,但比之婴儿期已有很大的进步。
1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如下四阶段:、、和。
17、我国的一些实验表明,3岁儿童已能正确辨认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5岁部分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
18、想象按其功能可以区分为和两类。
(169)
19、幼儿的自言自语有和两种方式。
20、父母改变儿童行为反应的方式主要有、和等三种方式。
21、幼儿父母的养育态度有、和等三种。
(290)
22、2 岁以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
(300)
23、根据其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2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和等。
(24)
25、第二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
(56)
26、实物活动是指。
27、好学好问是的表现。
28、对物的知觉包括、和等形式。
29、有利于促进感知觉发展的因素是、和。
30、注意有和两大功能。
二、名词解释
记忆 147 想象 167 注意需要兴趣情绪情景性言语 247
关键期 7 心境依恋 281 记忆策略 153 社会性行为 307 能力 334 观察 118 有意注意 135 无意想象 168
危机期 8 再造想象 169
三、判断题
1、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较完善水平的是感觉和记忆。
(错)
2、新生儿睡眠时间很多,出生头几天,大约有 80%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对)3、一般认为 3 到 7 岁的幼儿处于学前期。
(错)
4、 6 岁以前,个体身心发展迅速,称为个体发展的第一加速期。
(错)5、闹独立和爱做事是学前儿童心理特点的最突出表现。
(错)
6、 7 岁幼儿的脑重已相当于成人脑重的 80%以上。
(错)
7、心理学研究表明 4—6 岁是个体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时期。
(错)
8、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之间甚至没有什么严格的界限。
(对)
9、小班儿童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行为的情绪性强。
(对)
10、中班儿童的思维以自觉行动性为主。
(错)
11、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明显占优势。
(错)
12、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
(对)
13、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表现为记得慢忘得慢。
(错)
14、学前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
(对)
15、词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错)
16、幼儿掌握的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则较恰当。
(错)
17、幼儿以掌握实物概念为主。
(对)
18、感知是认知的核心。
(错)
19、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是最笼统、不分化的。
(错)
20、只要幼儿不哭不闹,就说明他情绪上没有问题。
(错)
四、简答题
1、简述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64
2、简述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263
3、简述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
235
4、简述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99
5、简述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83
6、简述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20
7、简述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135
8、简述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
218
9、简述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
123
10、简述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332
11、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87
1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264
五、论述题
1、试述实物活动在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62
2、试述亲子交往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
286
3、如何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23
4、试述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77
5、试述幼儿想象的特点及发展幼儿想象的措施。
171
6、试述应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122
7、试述应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161 8、试述儿童口吃的原因与矫治方法。
250 9、谈谈对幼儿智力测验的看法。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