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水泥土软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务实运用)

6%水泥土软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务实运用)

6%水泥土软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⒈ G230通武线开封至尉氏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⒋《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
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⒍《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

严格遵守工程合同文件的要求并服从业主统一安排。

(2)认真领会设计图纸,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优化施工安排,保证工期。

(3)根据合同工期以及阶段性目标,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区段划分合理,适时根据重点、难点,施工工序及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制约,组织分阶段控制目标计划。

(4)依靠成熟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可靠的措施,严格的管理,为业主提供优质工程。

(5)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6)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原则。

二、工程概况
G230通武线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新增国道,北起吉林通化,南至湖北省武汉,是连贯南北的一条国道主干线,是国家公路网及河南省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拟建路段为开封境内市区至尉氏县段,根据功能需要,项目起点位于开封市十三大街与G310交叉处,向南接郑民连接线,与郑民连接线重合约1.722Km后,与其分离,正南向下穿郑民高速,进入祥符区境内,经樊庙村、小孙村、西姜寨乡,至杨岗村西折向西南,跨贾鲁河进入尉氏县境内,经后曹村、朱家村,至雷家村处下穿商登高速,折向南,跨康沟河,在郭新庄东接尉氏县规划西环,向南经孔家村、崔家村至要井村北折向东南,接G240(原S220)线止。

路线全长42.336,其中新建路段40.614Km,改建段长1.722Km,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

起点至郑民高速路段主要建设规划十三大街横断面双向六车道范围,即相当于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0m,路基宽度为31.5m。

郑民高速至终点路段采用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面宽度为39m,路基宽40.5m。

本分部起点桩号为K28+982.6,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62Km。

本段采用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面宽度为39m,路基宽40.5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如路槽底位于清表后地面线以下,对80cm路床翻挖,并碾压后回填。

对于路床底出现胶泥层或含水量过大,无法碾压时,采用路床底部以下20cm掺6%水泥土处理,路床80cm均采用4%水泥土处理,开挖后路床底部胶泥层厚度大,出现渗出明水,水泥土无法处理时,采用碎石换填方案。

三、施工组织方案
为加强管理,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我公司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人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成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整个标段的生产指挥机构,是协调对外关系以及整个标段的总体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调度、材料供应、工程款结算和分配,协调施工出现的问题等。

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协调经理、总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等领导和工程部、计划合同部、材料设备部、财务劳资部和综合办公室等业务部门组成。

项目经理部下设两个工区队,六个施工队负责全线6%水泥土软基处理施工。

具体任务划分为:
一工区负责K28+982.6~K42+021.5段软基处理施工;
二工区负责K42+021.5~K52+445.32段软基处理施工;
四、施工准备工作安排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一)、技术方面
1、材料方面
①土:我项目部已组织试验人员对开挖后的土样进行了土工试验,并测量其含水量,经含水量测试及压实观测确定是否进行6%水泥土软基处理。

②水泥:拟采用拟用禹州市灵威水泥熟料有限公司湖波牌P.C32.5复合硅酸盐路用水泥,经检测该水泥满足施工要求。

2、技术交底
对参加6%水泥土软基处理作业的施工人员,从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交底,要求掌握施工要点、关键工序的转换与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