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县食品加工业发展机遇、存在问题及建议食品加工业是人类生命与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关联农业、工业、流通、服务等领域的大产业。
食品加工业作为我县当前最有基础、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主导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江西省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突出特色,注重绿色,不断做大总量,努力提升水平。
一、发展机遇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全国食品消费需求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以上,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我县现有条件具备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发展我县食品加工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原料供给优势。
原料供给集中在以南丰蜜桔为主,水稻、腌菜、食用菌、莲子等经济作物为辅。
2009年,全县南丰蜜桔种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达80万吨,产值20.8亿元;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总产达20.6万吨;腌菜栽种面积3000亩,总产达9000吨,产值450万元;栽种高温香菇600万筒,年产鲜菇达200万公斤,产值1000余万元;太空白莲种植面积8070亩,总产达1230吨,产值4920万元;甲鱼养殖面积2800亩,年产甲鱼蛋达2000万枚,产值3200万元;山茶油种植面积6100亩。
同时,我县还有黄花梨种植、李子系列种植、家禽养殖、特种乌龟养殖等。
2、饮食传统优势。
我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底蕴丰厚, 特色小吃风味多样,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尤其是在2000年江西省食品展销洽谈会上,南丰水粉、南丰清汤等特色小吃被命名为“江西名小吃”,并荣获“江西省首届美食节”优秀奖,南丰腌菜、肉丸、鱼丸、蛋箍、纸包、网油卷等特色菜肴也颇受好评,其中油炸纸包、金丝肉丸、南丰腌菜也获得“江西省首届美食节”优秀奖。
以上这些菜肴、小吃,大部分可以加工成速食或速冻食品。
3、交通区位优势。
目前,昌厦一级公路、南建公路、丰杉公路在我县县城交汇;向莆铁路、鹰瑞高速即将建成通车;即将动工兴建的鹰汕铁路也将途经我县,届时我县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齐全。
4、企业支撑优势。
目前,我县有大小食品加工企业33家,2009年全县食品加工业主营收入达11.63亿元,既有江西汇源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泰纳南丰蜜桔有限公司、蓝欣啤酒等一批有一定实力的知名企业,也有华夏五千年生态酒庄、桔王红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还有广益食品、江丰蔬菜厂等一批传统企业,涉及蜜桔加工、蔬菜加工、酒类生产、豆制品加工等众多领域。
同时,汇源果汁即将投入第二期3万吨榨汁生产线,而投资1.5亿元的安发达酒业(国园天然乳品,香港上市的新西兰公司)即将建成投产。
5、产业政策优势。
今年4月,县委、县政府为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制定出台了《南丰县食品饮料产业发展10年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从强化产业招商、开发相关产品、落实扶持政策、设立发展基金、实施品牌战略、保障用地需求、鼓励全民创业、强化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扶持技术研发、加大宣传力度、组织领导机构、优化服务环境等13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
同时,我县既可享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海西经济区优惠政策,还可享受中西部优惠政策。
二、存在问题南丰食品加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四少四弱”的问题。
1、贡献少、总量弱。
一方面,企业规模小。
从总量看,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5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2%,主营业务收入4.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4%。
如啤酒生产企业合理经济规模为20万吨/年,而蓝欣啤酒每年生产规模仅为3-5万吨。
另一方面,财政贡献率低。
2009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税收6556.54万元,占财政收入比重的17.9%;食品工业税收4347万元,占财政收入比重的11.87%。
如:江西汇源食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440亩,2007年1月建成生产纯净水,2009年果汁饮料灌装线也已投产,但上交税收2008年仅88.85万元、2009年仅195.87万元、2010年上半年仅149.8万元,土地亩均年纳税率分别是0.20、0.45、0.68万元,远远低于全市土地亩均年纳税率每亩3万元的标准。
2、龙头少,技术弱。
一是龙头企业少。
目前,全县共有食品加工企业33家,其中仅蓝欣啤酒等10家为规模以上企业,23家为中小企业,与做大做强食品工业产业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是加工增值能力低。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已经达到90%以上,国外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4,我国平均水平为1:0.47,而我县更低,仅为1:0.17,远远低于全国及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技术力量单薄。
除江西汇源食品有限公司、华夏五千年、蓝欣啤酒拥有先进的设备工艺外,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无专业人才,科研力量和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下,生产的多为低档产品、大众化产品。
四是市场竞争力弱。
当前,我县食品加工业产品结构呈现“四多四少”特征,即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普通包装多、精品包装少,加之产品单一,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如江西汇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浓度果汁在全国市场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目前仅仅生产矿泉水和灌装饮料;蓝欣啤酒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在乐安、宁都等地的低端啤酒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南城、建宁、广昌、宜黄等邻县市场开拓不足,高端啤酒市场竞争力不强;江丰蔬菜厂产品研发力量不足,生产的“水水牌”腌菜仅有袋装和瓶装系列产品,未通过QS认证(食品质量管理认证),不能进入省、市大型超市。
3、品牌少,管理弱。
一是企业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我县食品加工企业仅“汇源”、“华夏五千年”、“蓝欣”、“水水”、“泰纳”等商标有知名度。
就绿色食品而言,目前申报并使用的仅有“蓝欣”这一省级绿色食品品牌。
二是产业链尚未形成。
“原料基地——食品工业——食品市场”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尤其体现在南丰蜜桔加工上,2008年南丰蜜桔一上市只卖每公斤1.4元左右,且一度跌至1元以下,但仍没有公司收购加工;制作腌菜的原材料芥菜,则主要来源于广东汕头、福建建宁等地,我县的芥菜产量仅占企业需求量的四分之一。
三是企业发展内动力不足。
一方面,部分企业经营者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明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已胜任不了企业的发展,还不请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漏洞百出、杂乱无章。
另一方面,我县大部分食品企业仍是个体制、合伙制,产权主体单一,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家族式经营,老子当董事长、妻子是会计、儿子管营销,肥水不流外人田,使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如江西蓝欣啤酒有限公司就属于家族式管理;江丰蔬菜厂、广益食品厂、桔峰蔬菜加工厂3家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管理混乱、恶性竞争的现象,以致于这几家企业生产经营10多年,仍不见发展壮大。
4、投入少,质管弱。
一是企业投入不足。
2009年,全县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仅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12.8%,占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5.7%。
投入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质管措施不严密。
大部分企业生产设施陈旧简陋,企业管理制度不严格。
大部分企业配备的检测设备只是做样子、摆门面,形同虚设,质量检验人员多是无证上岗,身兼多职,根本无法对产品质量把关。
目前,我县虽有14家食品加工业企业通过了QS认证,却没有1家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 论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三是环保措施不健全。
一方面,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在建厂时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估。
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内未做好产业结构布局,食品加工企业与一些环境污染企业混杂在一起,随意排放的“三废”对食品加工企业存在污染隐患。
三、几点建议我县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接海西经济区发展,以“创新、优化、升级”为核心,以“产业支撑、龙头带动、打造品牌、壮大规模”为目标,以扩大优势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加工无公害食品为起点,以开发绿色食品为重点,做大做强啤酒、葡萄酒和饮料工业,积极发展山茶油、南丰腌菜、豆腐皮等特色食品加工业。
1、优化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要制定并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制定落实南丰食品加工业的税收、土地、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建议重点设立1000万元县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在我县范围内注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符合食品工业发展要求的重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生产及配套企业。
同时,建议对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食品加工业企业就可享受《南丰县主攻工业的若干意见》(丰发[2010])10号)的水电优惠政策,并尽快在南建线建好220KV变电站,确保园区双回路供电。
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要充分发挥县工业园区信用担保公司的作用,对食品工业企业,尤其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金融部门在授信额度、审贷、放贷上特事特办,保证企业资金链条的延续和项目建设的需要。
三要聚合生产要素。
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扶持优势食品企业尽快上市。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食品工业,鼓励和争取更多的国内知名食品企业落户南丰。
四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要通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南丰食品饮料产业对外宣传报道,建立南丰食品工业网站,组织县内食品企业参加全国性的食品展销会、博览会,并对参展费用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五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议成立南丰食品工业协会,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为县委、政府制定行业政策、规划提供参考。
六要建立惩处机制。
制定有效措施,对以食品加工名义进行申报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但不履行合同开发食品加工的,予以惩处。
2、瞄准方向,大力研发三类食品建议把发展生态食品、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作为我县食品产业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及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进一步促进我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生态食品。
简单说就是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产品,做到加工、储运绿色环保无污染。
在此基础上,利用南丰蜜桔、太空白莲、山茶油、食用菌、李子等绿色产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食品。
二要深度研发保健食品。
要充分发挥南丰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开展增强免疫力食品、抗衰老食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专用食品、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减肥食品、儿童益智食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比如利用南丰蜜桔富含Vc,开发出抗氧化、耐疲劳、保活力的饮料产品,甚至还可以学习日本深度开发蜜桔经验,将蜜桔向洗面奶、洗手液、香皂及果胶、果酸、果冻等相关产品产业发展。
三要积极开发旅游食品。
重点是开发各种风味的焙烤食品、膨化食品,加快发展糕点、果脯、肉脯、糖果、干果等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