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导学须知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 认真搜集资料2. 认真备导学案3. 认真上高效课4. 认真辅优补差5. 认真实习实作6. 认真批改作业7. 认真考核评价8. 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 教材要让学生读2. 问题要让学生提3. 过程要让学生说4. 规律要让学生找5. 实验要让学生做6. 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 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导学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导学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印在第一页的背面)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导学计划检查1、导学计划,从页至页。

2、设计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3、优点:4、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第一次导学案检查1、备节课,从页至页。

2、备课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1.优点:2.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第二次导学案检查3.备节课,从页至页。

备课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4.优点:5.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第三次导学案检查1.备节课,从页至页。

备课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2.优点:3.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章节(教研课)导学案设计结构一、课标(考纲)要求:二、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导学核心点1、导学重点:2、导学难点:3、导学关键:4、导学方法(用具):四、导学过程设计1、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引入新课。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答疑。

3、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归纳,讨论展示辨析,教师引领解决。

4、知识方法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5、作业布置应有,广度深度梯度。

6、板书设计规范,多媒体适时用。

五、导学反思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学期导学计划一、导学进度表周次时间(至)导学内容课时数备注(练习)1 9、2-9、6 绪论 42 9、9-9、13 第一单元课题1;课题2; 43 9、15-9、20 第一单元课题3、第二单元课题1;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

9月22日(星期日)上班44 9、23-9、27 第二单元课题2、课题3、 45 9、30-10、4 第三单元课题1;课题2;课题3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4 第一学月考试和分析6 10、7-10、11 课题4、第三单元检测、讲评;第四单元课题1、 47 10、14-10、18 课题2、课题3、;课题4 48 10、21-10、25 单元复习;第四单元检测、讲评 49 10、28-11、1 第五单元课题1、课题2、课题3 410 11、4-11、8 单元复习;第五单元检测,期中复习 4 期中考试和试卷分析11 11、11-11、15 第六单元课题1、课题2、 412 11、18-11、22 课题3、单元复习;第六单元检测、讲评; 413 11、25-11、29 第七单元课题1、课题2、课题3、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414 12、2-12、6 第八单元课题1、课题2、 4 第三学月考试和分析15 12、9-12、13 课题3、第八单元检测、讲评;期终考试复习 416 12、15-12、20 第九单元课题1、课题2、 417 12、23-12、27 课题3、第九单元检测、讲评;期终考试复习 418 12、30-1、4 期终考试复习12月30日至1月1日调休,放假3天。

12月29日(星期日)、1月2日(星期四)照常上班。

4 第四学月考试和分析19 1、7-1、11 期终考试复习 420 1、14-1、18 期终考试。

421 1、21-1、25 学期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化学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学期任九年级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共有学生59 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5 人。

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学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喜欢学化学,爱学化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导学内容分析(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学习了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转化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的研究碳的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

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期目标(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 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1)、氧气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2)、物质构成的奥秘(3)、化学方程式(4)、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四). 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2)、要在导学案上很下功夫。

(3)、要重视实验训练。

四、提高导学质量的措施1.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上,落脚点一定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提高的前提与保证。

应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排查好各个知识点,把握好《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系列优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1)控制教学进度。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和化学课科启蒙教育的特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不能随意更改教学计划,提前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

要重视基础,努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不留疑点、难点。

(2)把握教学难度。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能力目标及知识要求方面确定合理的教学难度,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要进行分解处理,降低学习难度。

在题目训练方面,提倡精选习题,合理搭配,进行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和测试。

(3)缓解学科坡度。

初中教育作为面向大众化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学要适应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的提高要循序渐进。

(4)适当拓宽知识面。

课程标准是基本要求,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适当拓宽教学的知识广度,做到由“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能力结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