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除法备课(全).doc

小数除法备课(全).doc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宋林备课组长:逢淑玲
本组成员:唐莲、王慧芳、高平琰
一、创设情
景,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乘
法。

本单元,我们将学
习除数是整数的小
数。

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深入三峡工程,学习了小数乘法,今天我们要继续了解三峡工程,看看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观察上面三个算式,指名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尝试使
用,探索交流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
家长学生的记忆,增强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
度。

教学例。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
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长城号” 通过每级船
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解决问题;(1)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
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9. 844-3=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 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展示。

(1)估算:94-3 = 3, 9. 84 米比9米多,
水位平均每天上升3米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以老师与学生问答为线学习新知识, 从课堂反应情况看,学
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 9. 844-3- 竖式怎样做?
3 3 ) 9.84
9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宋林备课组长:逢淑玲
本组成员:唐莲、王慧芳、高平琰
二、尝试使 用,探索交流
在学生自主 探索计算方 法的
基础上, 认可选择,筛 选出比较合 理的学生也 容易接受的 计算方法。

教学例。

学习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相 同的计算方法
1、 谈话:根据刚才的这个问
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
38. 54-1.4=
观察、比较这个算式的除数 和刚才练习中的两个算式有什 么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来 计算。

(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
2、 解决问题,引发思考。

同学们,我们学过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现在请大家想一 想,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 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3、探究计算方法,认可择优。

(1)学生交流想法,汇报讨
论结果,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 中可能出现的答案:(根据学生 回答板


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4的10.54-0.21 9
小0.45 学生独立计算,两人
板演,集体订正。

尤其注意被除
数位数不够补“0”。

全班交流完善
想法:比较出
哪种笔最便
宜。

学生独立
完成,在组内
交流,能正确
分析解答, 积
极进行小组讨
论。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1) 10. 5H-0. 21=竖式怎样做?
0.21) 10.5
9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引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计算方法的探索上, 应用了“转化”的思想。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宋林备课组长:逢淑玲
本组成员:唐莲、王慧芳、高平琰
二、尝试使
用,探索交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
们进行数学思考,发展
学生的思维。

教学例。

(1)谈话:下面我们先
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
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
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
书:185933
谈话:该怎样用计算器
计算呢?先想一想,再算一
算。

(2)将你的结果和小组的
同学交流一下,有什么发
现。

(2)小数部分数字总是
“60、60”重复出现。

谈话:你们很善于观察,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O
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

(得数保
留两位小数)
10.44-6
2. 772:2. 1
3.954-0. 27
104-7
1. 79290. 1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有
错误的要说说错误原因。

o选择相
关信息和正
确理解题意
是对学生进
行解决问题
方法的指
导,同时给
学生时间和
空间自主探
索解题思
路。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
求近似值方法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认知,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近似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

O
主备人:
宋林 备课组长: 逢淑玲
学科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带口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型
教材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水库淹没范围的示意图,通过数 分析
据介绍移民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在列综合
教学 目的 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
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 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
重点 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法 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本组成员:
唐莲、王慧芳、高平琰
算式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
2.、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
习的经验,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难点
学法
教具准备 黑板、白板
一、创设情
景,激发兴趣
与本单元情
境衔接入手
导入新课,
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
运用已学过
的小数知识
解决,感受
小数的实际
价值。

同学们,前几节课,
我们从三峡工程几个重要的
水库的建设学到许多数学知
识,其实水库的建设还有赖
于对三峡区域内移民的搬迁
工作的合理规划,那我们国
家又是如何规划的呢,我们
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情
境图)
让学生观察上面三个算式,
指名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特
点?
师、生需要
关注的要点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从分步算式到综合算式
突出的运算顺序的一致
性,因此通过学生自己
的尝试中发现错误,并
在明确错误原因的基础
上认识中括号。

教学例。

(1)谈话:从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二期安置的移民人数接近,那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有多少万人呢?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给学生思索的时间。

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交流汇报。

(通过学
生对题目的分析,阐述算式的
含义)
%1分步计算先求前两期有
多少
%1综合计算从总数中
连续减去
课后反思
带口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设计 算式 1: 113- (34. 15 + 38. 25) 4-2 算式 2: (113-34. 15 + 38. 25) 4-2
本节课的学习,以老师与学生问答为线学习新知识, 从课堂反应情况看,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