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大家对湖南方言第一反应可能是长沙话
但其实湖南方言是“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
第二页:
我们今天讲的呢,就是湘黔交界处的“酸汤话”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湘西南和黔东南交界处的山区,这里是苗族与侗族两大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据当地人解释,因这一带的苗族人喜欢吃酸,故称他们为“酸汤苗”,他们讲的话与当地汉族人讲的方言不同,当地汉族人觉得他们讲的话不顺耳、很酸,故称他们讲的话为“酸汤话”。
酸汤话的特点:语音平直、语义古朴
会同话大部分是平直、短促之调,三声四声很少。
听起来比较直接、粗鲁,所以也经常被人叫做“蛮语”
比如说:
【你今日还没有吃晚饭】普通话: Nǐ jīnrì hái méiyǒu chī wǎnfàn.
酸汤话:Nī jier[ə] hāi māoyōu qī yafān.
酸汤话没有zh和ch这两个需要翘舌的复杂声母
比如说:
【中山大学】:dōng san dai xio
很多方言词语背后都有一些历史故事:
比如说:
【解手】:上厕所的意思
来源:“湖广填四川”等历史性移民中,强制用绳子将人的手捆起来防止逃跑,人想上厕所就会央告押送的人“解开手”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酸汤话四级测试题:
【晓得】——知道
【港莫子】——说什么
【乃地】——哪里
【居居妹几噶】——猪猪女孩
【浃啸阿几噶】——假笑男孩
【勒把戏】——小孩
【勒死崽】——小崽子
【勒吊社】——小朋友
【茅斯】——厕所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去当地旅游,感受少数民族风情,突然想上厕所,你应该说“想解手,乃地有茅斯”,如果你说普通话,会被当地人说“放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