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

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


前肾:胚第3周,胚体颈段和上胸段的间介中胚层 呈
原基。
节段性分节,称生肾节,它是前肾的
中肾:形成的前肾导管,经进一步诱导形成中肾 导
退化,中
管至输尿管芽。胚第4周末前肾逐渐
肾开始发育.
后肾:在输尿管芽诱导下,胚胎第4周末胚体尾端
16
肾脏的胚胎发育正是由输尿管芽和后肾胚基 二部分完成。
输尿管芽逐步发育成肾盂、肾盏和集合管。
前—后: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 上—下:动脉在上、静脉居中、肾盂在下。
4
分伸入髓
皮质: 外层,厚0.5-0.7cm,部
肾实质
质锥体称肾柱
组成,高
髓质: 内层, 由10-12个椎体
状,尖端 为肾乳
0.5-0.8cm,呈放射
每个乳头有
头,与肾小盏相连,
10-12个乳头管开5
肾窦:肾实质包绕,肾门处开放,由肾盏、肾盂、 肾动静 脉、淋巴、神经及脂肪填充。
实质剥离.(肾破裂)
肾纤维膜:又称肾固有膜或肾包膜。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 织
膜下血肿)
和弹力纤维 构成,易与肌织膜剥离(包
肾脂肪囊:肾周脂肪,下端丰富。(肾周围炎、脓肿)
9
10
11
12
肾的分段:尖段、上段、中段、下段、后段
13
14
肾先天性异常
15
肾的胚胎发育
肾的发生分为三阶段: 前肾、中肾、后肾。
肾旋转异常 :在正常发育过程中,肾轴应发生90°旋转。 四种旋转异常: 腹侧旋转(未旋转) 腹中向旋转(旋转不全) 侧向旋转(反向旋转) 背侧旋转(旋转过度)
最多见的是旋转不全,即肾盂朝向前方;如旋转过度, 则 肾盂朝向后侧。肾旋转异常后肾盂输尿管连接异常,尿液引
23
异位肾
24
重复肾
25
马蹄肾
肾脏实质发育异
肾脏集合系统发育异
复肾、双肾盂、双输
育异常
18
肾缺如:肾缺如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单或双侧没有发生
导而致单
输尿管芽,生肾索尾端失去输尿管芽的诱
窝内未探
或双侧无肾。单侧无肾称孤立肾。正常肾
及肾脏,对侧肾代偿 性增大。
鉴别诊断 异位肾 — 盆腔、髂腰部,腹部、胸腔.
融和肾— 交叉异位融合肾,
尿管常伴发重复肾脏。重复肾多数融合为一体,较正常肾脏为大,表 面有一浅沟 ,有各自的肾盂、输尿管和血管。两肾常上下排列,少有 左右或前后排列,亦少有完全分。 上肾较小仅有一个肾盏,多有积水、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异位开口,异
位开口多在正常输尿管下方膀胱三角区内入于膀胱,或男性于后尿 道、精阜、精囊处开口;女性则可于尿道、前庭、阴道等处开口。 下肾较大,常具有两个肾盏,可为单侧或双侧,完全型不完全型 ,下段 肾相连之输尿管,常在输尿管口之正常位置入于膀胱;
进 入膀胱.
盆腔融合肾(盘肾) —。上升的后肾在盆腔、动脉分叉处相互接近, 位
于盆腔的肾组织有两套集合系统及输尿管。盆腔内左20
重复肾:输尿管芽发育成肾盂,分支形成肾盏、再分支形成小盏、集合 管。如分支过早,则形成重复的输尿管畸形。分支的高低及多少, 可决定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重复,双重或多支输尿管畸形。重复输
肾盂:由输尿管上端彭大部分组成,自肾门进入肾 窦。分肾 内肾盂和肾外肾盂。
肾盏:肾盂在肾实质内展开为肾盏,3-4个大盏,每 个大盏 3-5个小盏。每个小盏收集1-2
个肾乳 头所排的尿液。
肾的分段:尖段、上段、中段、下段、后段。
6
二. 肾血供:
双侧肾动脉在胰头水平由腹主动脉两侧发出——
右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右侧发出,经下腔静脉后 方入肾门;
马蹄肾— 双侧下极融合,连接处称峡部,为肾实质或结缔组织所构 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低,肾盂
多位于腹主动脉之前及分叉之上。肾脏位置较正常为
前面下
因受融合的限制,不能正常旋转。输尿管越过融合部
行, 由于引 流不畅,易并发积水。
“S”形肾— 一侧上极与一侧下极融合
交叉异位融合肾— 两个肾位于脊柱一侧,一根输尿管越过中线,在对 侧
后肾胚基发育成肾小管和肾小球。
最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接,构成正常的肾单 位。胚胎早期肾胚芽位于盆腔内,随着发育肾逐 渐上升,胚胎12周到达正常位置。
17
主要类型: 肾脏数目发育异常―肾缺如 肾脏大小发育异常―肾发育不全 肾脏位置发育异常―异位肾
常 —肾囊肿、多囊肾 肾脏结构发育异常 常 —融和肾、重 尿管、肾血管发
21
鉴别诊断
肾上极囊肿:囊肿呈圆形,无鸟嘴状突 起、无相延续输尿管。
双肾盂畸形:肾门处见一套输尿管及血 管,伸入肾窦内的肾实质 分隔不完全 。
22
异位肾:肾发育过程中上升发生障碍或过度上升或误升向对 侧,即形成异位肾。可异位于盆腔、髂部、腹部、
胸部 和对侧或交叉。异位的肾脏可发育正常或发育不全。
左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左侧发出,经左肾静脉后 方入肾门。
肾动脉由外向内:
肾动脉主干— 段动脉— 叶间动脉— 弓状动脉— 小叶 间动脉
7
肾动脉于肾门处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较粗,后支较细。
前支— 上段、中段、下段 尖段
后支— 后段
8
三.肾包膜
肾表面由内向外有包膜包绕:
肌织膜:包于肾实质表面由平滑肌与结缔组织构成,不易 与肾
26
27
28
肾柱肥大
29
肾位置异常
30
肾下垂:肾脏位于胸腰之间两侧的肾窝内,由于背部坚强的 纵行肌肉与腹腔脏器的固定,一般不会过多地移
位。但 因肾周脂肪囊下方是一个潜在的疏松的间隙,因
此当腹 压降低时,肾脏就可能向下移位造成肾下垂。
超声诊断:头低足高位半小时后用超声检查定好的肾脏位 置与活动后肾脏 的位置比较可得出肾脏的活动度。
轻度:超声检查中肾活动度为3cm, 中度:超声检查有3 ~6cm之间的活动度 重度:超声检查肾活动度在6cm以上,明显输尿管扭曲,肾
有各自输尿管.
游走肾— 平卧位可回纳
肾发育不全:胚胎期肾的血供障碍所致。肾单位及导管的分
结构清
化和发育是正常只是数目减少,肾体积小,
晰正常,对侧肾代偿性增大。
鉴别诊断 肾萎缩— 肾盂肾盏扭曲、变形、移 19
融和肾:原始肾组织的分裂停顿或发育异常、两侧肾脏相互融合,完全 性或部分性,各种类型。融合发生于胚胎早期因而均伴有位置 异常和肾转不良。肾脏血供可来自骶中动脉和髂总动脉。
1
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河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2
解剖
3
一. 结构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肾窝中,呈八字形, 纵 轴与脊柱呈15度角,右肾肾门位于第二腰椎横突水平, 左肾较右肾略高1-2cm,肾门位于内前方,距正中线约 5cm。
肾门:肾的内侧缘为凹面,凹面中部的切迹为肾门肾动 静脉、淋巴、神经、肾盂由肾门进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