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件分析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件分析

(7)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 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 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 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 整,地名要详细。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 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 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 的邮政编码。
28




沁阳市实验小学王晓飞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认7个生字。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生字新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èi jì
pàn

冒昧 寂寞 判断 和睦相处
xī huàn
jiè
fěi
分析 患者 告诫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疏远 飘飘然 年少气盛 患难与共 形单影只
3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探讨: 1 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去信)
近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通过柯岩对张国强同学问题的分析,告诉我们 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 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朗读感悟:
说说你的看法?
如何解决问题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
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
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
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
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 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 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 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 “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 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 “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 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 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信封的格式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 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 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 如,不宜写“爷爷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信封的右下角有六个小方格,应在这里填上寄信人的 邮政编码。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 凭借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还给寄信人。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 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 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 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 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 齐全。
(5)日期。日期可 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 可以另起一行写。
(6)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 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 好!”“××并此问好!”
2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回信) 3 从中悟出些什么?
1.张国强同学写信给柯岩,目的是什么? 向柯岩请教,希望摆脱困境。
2.张国强同学遇到了怎样的困境?
张国强在作文比赛中获奖后,他感觉同学们因为 嫉妒疏远了他,他感觉很寂寞。
柯岩,著名女作家、诗人。全国政协委 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代表作: 《娃娃店》《双双和姥姥》。
(2)正文。这是信的主 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 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 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 话,如,“您好!”“你身 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 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 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 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 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事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 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 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 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
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
奋发乐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 “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 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 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 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 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信的格式
(1) 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 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 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 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 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 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 的词语。
(4)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铅笔写,以 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红笔写,因为这 是不礼貌的行为。
(5)托人转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写 “面交”“烦交”等字样,在信封第三 行的后半行上,写“×××托”或 “×××拜托”就可以了。
再见
1.柯岩是否认同张国强同学所说的同学因为成绩被超过而疏远他?
2.为什么说问题出在张国强同学身上?
张国强平时朋友多,与人和睦相处 + 不可能同时嫉妒
用我的例子说明:骄傲使人摔跟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 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