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车间过滤除杂方式
风险评估报告
1.概述与目的
中药浸膏提取、浓缩、精制、收膏过程的特点是过滤操作多。
我们从多年的生产经验中得知,过滤操作在中药注射液生产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不得不重视的关键环节,也是易发高风险的操作环节。
为保证过滤除杂的有效性,对整个过滤除杂的操作过程,包括过滤器选择、滤芯或滤膜的完整性、孔径大小、连接方式、浸泡方式等,都有必要进行风险评估。
2.依据
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关于风险的要求;
2010版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
本公司《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3.职责
质量风险评估管理小组履行评估降险职责,质量受权人监督。
4.容
4.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组建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包括质量受权人、生产副总、各部部长、各车间主任和骨干技术人员。
风险评估管理小组成员见表1。
(略)
过滤除杂风险评估小组参与人员还有:
中药提取车间班组长、操作人员、车间工艺员、车间设备维修人员、QA检查员,均为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或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
4.2 风险识别
4.2.1 产品特征和前期工作描述
本公司目前共有4个品种、6个品规的小容量中药注射剂。
其中,香丹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这3个品种是购买中药材进行提取获得提取物,再采用提取物配制中药注射剂。
上述品种已生产多年,由于严格控制工艺过程尤其是过滤除杂和辅助灭菌过程,检验工作也十分严格,故临床使用多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未出过重大责任事故,未见医护人员反应产品质量有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丝毫未敢放松心态,每次提取和过滤都十分小心谨慎,不折不扣执行SFDA批准的工艺和标准。
为未雨绸缪,我们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风险评估,不拘形式,畅所欲言,取得了良好效果,巩固了既有成效。
这次迁移新厂区,设备条件、车间洁净条件、检验条件都有改变,人员培训还在进行中,有必要再次对过滤除杂工艺进行风险评估,此次风险评估的风险点及参评人员对风险点的评分见表2和图1。
提出降险措施,经批准后由车间主任牵头予以实施,进行工艺验证性整改。
4.2.2 中药提取车间主要生产丹参浸膏(两种,一种用于丹参注射液,另一只用于香丹注射液)、降香蒸馏液和板蓝根浸膏,采用板框过滤除杂,最后浓缩,精制,精滤,收膏,经检验合格后送往针剂车间进行注射液生产。
中药提取车间过滤主要采取的是板框过滤(中性滤纸+各类滤膜)和0.65μm、0.22μm筒式过滤器精滤,收膏。
中药提取车间生产浸膏的工艺路线如下:(过滤操作遍布各个工序)
图1.丹参浸膏(用于丹参注射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粗过滤除渣冷却丹参原药材前处理水煮提取2次浓缩
板框过滤板框过滤
冷却
图2. 板蓝根浸膏生产工艺流程图
板蓝根原药材 前处理
水煮提取2次
浓缩
粗过滤除渣
冷却
4.2.3 具体实施步骤
由风险评估小组组织风险调查,召集物料部、质管部、中药提取车间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汇总,再以投票方式选出各品种过滤除杂(如工艺流程图中红色虚线所示)环节中最可能出现和最容易出现的风险点及得票数(每票1分,表2),绘制评分直观图(图3)。
依据FMECA评分标准表(表3),每个组员分别对表2列出的各项风险点进行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平均值,计算出RPN。
组织全体成员对各个风险点再次讨论,提出具体的消减措施,汇总后,讨论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小组审查,批准后给以中药提取车间3个月的整改时间(纳入绩效考核)。
整改完成后,由原负责人汇总实施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召集原班人马对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检测性,分别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平均值,计算剩余风险指数。
提出整改报告(另文提交),交公司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实施前后各风险点的数据汇总见表4。
注:
①. 关于严重性在消减措施实施前后是否改变,业界颇多争议。
我们认为,当风险的严重性所处环境一定时,它的分值是常数,消减措施实施后不变;当它所处环境发生改变后,它原有的特性已经发生改变,故为变数。
而可识别性和发生可能性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一定会发生改变。
因此认为,在消减措施实施前后,如果严重性所处环境有明显改变,还将严重性的分值作为常数的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消减措施未动摇严重性的根基,与消减措施实施之前相同,此时应是常数。
在本例中,计算剩余风险指数时,考虑到严重性在消减措施实施前后没有实质性改变,视为常数,故未再打分,仅对可能性和可检测性打分。
②. 消减措施实施后,涉及到的变更,按CAPA管理制度执行。
③. 消减措施实施后,如有与原注册工艺不一致的环节,由质管部按注册法中有关补充申请的规定办理。
④. 关于绩效考核:提请公司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考虑,在项目实施后给以每位成员上浮10%的绩效奖励(限整改期间,即三个月)。
风险RPN值=风险发生的可能性(O)×严重性(S)×可检测性(D)
风险等级划分(企业自定):RPN>12,高风险;RPN=8-12,中等风险;RPN<8,低风险。
(ICHQ9及其附录的风险等级划分:RPN>16,或严重性为4,属高风险;RPN=8-16,中等风险;RPN<7,低风险)
依据ICHQ9及其附录,确定可接受标准RPN值≤8,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
表2 风险识别表
图3 风险项目评分图
246
81
2
3
4
5
6
7
8910111213
风险项目
评分
表3 FMECA 评分标准表
.
Word专业资料表4 风险因素FMECA表
Word专业资料
Word专业资料
Word专业资料
图4. 消减措施实施前后RPN值对照图
Word专业资料
Word 专业资料
510152025301
2345678910111213
5. 评估结论
风险评估管理小组共提出风险点13项,对各个风险点的严重性、发生可能性和可检测性进行了分析评估,分别求出了风险指数。
其中,高风险6项,中等风险5项,低风险2项。
分别对各个风险点提出了消减措施,对其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经公司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批准,给以3个月时间验证性整改,效果明显,剩余风险指数均为8以下,未产生新的风险,达到了本项目的评估目的,可以接受。
各项改进措施均未涉及到与原注册工艺不一致的问题,仅为操作细节和管理环节的改变。
涉及到的SOP和工艺规程修改,由生产技术部按文件管理制度修改完善,经批准后发新收旧。
对风险消减实施报告中提及的未尽问题,由车间领导安排各工序人员持续关注,在每月一次的质量分析会上提出讨论,根据会议决定进行持续改进。
6. 归档资料
6.1 中药提取车间过滤除杂风险消减实施报告/记录
6.2 中药提取车间过滤除杂方式风险评估报告/记录
起草人:起草时间:
公司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审评意见:
Word专业资料
审评人:审评时间:Word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