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

1.6 RPN(定量分级值)计算,将各不同因素相乘: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 可获得风险系数(RPN=S*P*D)
高风险水平:RPN>16或严重程度二4
由严重程度为4导致的高风险水平,必须将其降低至RPN最大二8。
中等风险水平:16 2RPN2 8
低风险水平:RPN<8
七、支持性文件
序号
文件名称
及此次变更后审评。
第一阶段厂房、设施设备变更风险评估表

号#
设备及设施
(或操作单 元)
可能的不良事件
S严
重程 度
原因
P可能 性
现行的控制措施
D可检
测性
起始
RPN
拟采取的措施
拟采取措施后的等级
S严 重程 度
P可 能 性
D可检 测性最终R NhomakorabeaN01
生产设备
设备选型不合理,没有针对 增加的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及 清洁规程,未有经过确认证
1.4可能性程度(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工艺/操作复杂性 知识或小组提供的其他目标数据,可获得可能性的数值。为建立统一基线,建立以下 等级:
可能性(P)
描述
极高(4)
极易发生,如:复杂手工操作中的人为失误。
高(3)
偶尔发生,如:简单手工操作中因习惯造成的人为失误。
中(2)
很少发生,如:需要初始配置或调整的自动化操作失败。
三、风险评估小组
1、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立说明:本次质量风险评估项目为“确定厂房、生产设施 和设备变更的可行性”,因此选择的成员的资质应对该项目有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及经 验,为此特确定以下人员为本次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姓名
部门
组内职务
日期
王效洪
质量部
组长
张洪彦
生产部
副组长
孙春喜
质量部
组员
崔响
化验室
组员
1
厂房管理、维护保养规程
2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3
清场管理规程
4
设备管理规程
5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2010版)
八、风险评估实施
1、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完成厂房、设施设备变更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 价、风险降低。风险评估实施内容见“厂房、设施设备变更风险评估表”。
2、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完成厂房、设施设备变更并采取了拟定措施后的风险接受
李霞
生产车间
组员
2、风险评估时间
四、风险评估目的
1、评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改变的可行性;
2、提出降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
五、评估流程
1、列出公司在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采取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 错的措施;
2、对各项措施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本次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技术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
风险评估报告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目录
一、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
二、概述
三、风险评估小组及风险评估时间
四、风险评估目的
五、评估流程(头脑风暴)
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
七、支持性文件
八、风险评估实施
九、风险控制措施实施
十、风险评估结论
、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
3、提出预防质量风险发生的措施。
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1、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它包括以 下几点:
1.1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1.2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 及可检测性上。
1.3严重程度(S):测定风险的潜在后果,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病患健
起草
签名
日期
孙春喜
审核
签名
日期
王效洪
张洪彦
李霞
崔响
批准
签名
H期
王效洪
二、概述
本公司目前共有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蒸制、煨制七个剂
型,拟增加直服、加制、发芽、发酵、煨制六个剂型,需要增加生产设备有发芽机、 恒温箱、粗碎机、脱皮机、背封手工自动放料机、中药饮片、克装全自动包装机、电 脑控制颗粒自动包装机、封装定量自动包装机、滚筒式电磁炒药机,生产设施有D级 洁净区和净化空调系统、纯化水系统。
为进确保增加的厂房、设施、设备不给现有产品和新增产品带来质量风险,在增 加厂房、设施、设备前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造成质量风险的影 响,根据公司《风险管理管理规程》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对 新增厂房、设施、设备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分项目变更前和项目变更后风险回顾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项目实施前风险评估从2015年6月13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第 二阶段项目实施后评估依据项目进展确定,并将评估报告汇总。
康及数据完整性的影响。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如下:
严重程度(S)
描述
关键(4)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 跟踪性。此风险可导致产品不能使用。
直接影响GMP原则,危害生产厂区活动。
高(3)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 跟踪性。此风险可导致产品召回或退回。
低(1)
发生可能性极低,如:标准设备进行的自动化操作失败。
1.5可检测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定义如下:
可检测性
(D)
描述
极低(4)
不存在能够检测到错误的机制
低(3)
通过周期性手动控制可检测到错误通过
中(2)
应用于每批的常规手动控制或分析可检测到错误
高(1)
自动控制装置到位,监测错误(例:警报)或错误明显(例: 错误导致不能继续进入下一阶段工艺)
未能符合一些GMP原则,可能引起检查或审计中产生偏差。
中(2)
尽管不存在对产品或数据的相关影响,但仍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 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
此风险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或对企业形象产生较坏影响。
低(1)
尽管此类风险不对产品或数据产生最终影响,但对产品质量要素 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仍产生较小影 响。
尚未实 施
有设备管理、操作、 维护保养及清洁规程
针对生产工艺要求合理 选型,制定设备使用、维护保养 及清洁规程,对增加设备施实确 认
02
纯化水系统
设备选型不合理,没有针使 用、维护保养及清洁程,未 有经过确认
尚未实 施
无相关文件
针对生产工艺要求和GMP规范合理选型,制定纯化水系统 使用、维护保养及清洁规程:纯 化水监控规程及纯化水质量标 准。
03
空调系统
设计不符合生产要求GMP规 范,没有相应的使用维护保 养及清洁规程,未经过确 认。
尚未实 施
无相关文件
针对生产工艺要求和GMP规范合 理选型,制定纯化水系统使用、 维护保养及清洁规程:纯化水监 控规程及纯化水质量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