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微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人的意识形态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和爱好的倾向,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能提高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美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是提高美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研究目标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多动脑筋,利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研究内容
(一)、构筑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人格是包括性格、气质、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教师独特的人格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力量,在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功效。
教师的人格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日后的心理发展,成绩提高很大程度都受此影响。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一名美术老师拥有高尚人格,他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个人魅力悄然散发,学生的人格正处在形成阶段,老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影响巨大,学生喜欢美术老师,美术老师上的美术课程学生也就自然喜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快的激发出来。
教师绘画技术精湛是培养学生学生美术的前提。
常言道:爱屋及乌。
爱美和求美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凡是美的东西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好奇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绘画作品是直观的艺术,对每个欣赏者会给予心灵的刺激。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
尤其是绘画作品。
要想提高学生的水平和引起兴趣,美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在美术课中范画要认真,尽力画得完美。
教师示范性、直观性教学非常重要。
让学生感觉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让
学生也想到通过自己学习绘画以后也能达到老师的绘画水平。
以后每到美术课,学生就非常渴望上,课时他也非常认真听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成功的美术教育,不仅取决于学生对美术课是否感兴趣、教师是否拥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是否成功。
教育是教师将浓浓的爱播撒到学生的心灵,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
教师是博爱的、无私的、奉献的。
对学生来说,声色俱厉的训斥、喋喋不休的敦促,远不如老师慈爱的眼神、正确的引导。
老师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同时得到了老师对他们关爱、尊重、认可。
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自身的价值能更好体系,学生在集体中能更好的与大家相处,对集体的归属感更加的强烈、形成一个人人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师生间像朋友一样个沟通交流、老师和学生间没有隔阂、老师用爱感化学生产生了很强的亲和力。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自然的孕育于了。
美术教学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传统教学,教师的目标重心是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综合素质、提升美术绘画技能。
学生则是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增强美术修养,形成独立的美术鉴赏绘画能力,学好基本功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美术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形象、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教学的组织者。
美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美术问题,启发学生,让他们养成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兴趣是能够推动美术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
它让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明确探究方向。
这是从意向和认知两个方面来做好探索新知的准备。
例如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游戏,进行景物观察。
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观察景物的造型、总结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感受明暗关系。
并在现场进行素描写生演示,绘画出一副精美的素描写生作品。
把学生都吸引到素描景物写生上来,为什么自己画不出来,教师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充满生机的景物,生活中的美景能瞬间凝固呢?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一切问题都变得简单了,同时拿出往届学生的优秀素描写生作品。
让他们感觉到希望,确立目标。
绝
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都会主动预习教材。
查阅资料,进行简单的素描写生练习。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能认真的听讲,认真分析自己存着的问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提高。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积极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诱发小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展开思维的翅膀。
(1)、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给其得以充分想象、创造的天地。
(2)、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尽可能做到家长,老师,学校同步营造一个提高学生绘画发展上的物质上的准备。
我个人认为学校有必要为学生学习美术课开设专门的教室,并合理装饰内置多媒体、个人画箱、作业库、评比栏等。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扩充眼界。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
如课堂游戏,参观画展,欣赏名家名画,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开展“实地”教学,采用走出校园,到博物馆,古建筑群、大自然中去的形式进行学习。
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察能力。
把学生对益智活动的兴趣和美术紧密地结合,情趣盎然,深得学生喜爱。
比如我在上《有趣的手》这课时,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的多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
既激发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心理发展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发现,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寓教于乐。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和态度,以鼓励、改善和促进为主,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愉快,从而更加乐于参与美术学习。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小学生更是如此。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很幼稚,这时他们的画充满了梦想与天真的色彩,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画的画有一个好的评价。
教师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出它的优点,并加以表扬。
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评价学
生作业,不要千篇一律,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适当的批阅,每次的评语也不要雷同,如雷同学生就对你的评语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就没有去看,没有改正缺点,就达不到批阅的效果,还要做到批语与画的自然融合。
有些学生画得好,我在写评语时,字尽量写得小些,不要影响画面。
对绘画作业好的学生,要在全班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该学生学习再学习美术的强烈愿望,并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
五、课题预期成果
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机会,去接触美,欣赏美,感受美,这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大有好处。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学内容和实际出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想方设法地运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电教媒体,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意境,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
六、课题研究时间:2018年2月—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