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上岗护士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新上岗护士角色转换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近年来护士队伍日益壮大,工作一到两年的护士比例显著增高,而这个护士群体刚从学校毕业,都面临着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与适应。
对护生来讲,护生充当着一个学生的角色,在护理临床实习中也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性的工作模式,工作责任相对感受轻;对于护士,却有着明确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及规范的行为模式,作为一个称职的护士,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和心理素质,而这些也往往是护生比较缺陷的方面。
因此,新工作的护士在面对真实的社会环境与工作环境中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而正确分析影响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新上岗护士更快更好的进入和完善护士角色,以满足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
1、影响因素
1.1 心理素质方面新工作的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对职业生涯有着完美的规划,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然而当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繁重复杂的临床工作、外界对新手的不信任以及护理服务的高要求等,巨大的落差感使得她们对工作感觉恐惧,对自己失去信心。
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护士角色的适应至关重要。
1.2 专业素质方面很多新上岗的护士对在学校接受的书本知识与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差异很困惑,面对各种不同的仪器设备、系统的专科知识,精湛的专科操作、复杂的临床病种、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使刚工作的护士感觉到极大的压力,也是影响护士角色认可的一个重要方面。
1.3人际关系的变化在学校面对的是老师和年龄相当的同学,而进入临床工作后存在上级和下级的交际,不同年龄及经济、社会地位的同事间的交际,以及语言、文化层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的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由于学校护理教学模式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沟通技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上岗护士沟通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
2、应对措施
2.1 在心理素质方面,关键是增强护理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
在护理工作中,不断的调整心态,树立平常、平静、平稳、平衡的心态。
正确的认识自己及护理工作的性质,调节自我情绪。
工作中遇到的情绪和难题,可以向年资高的护士或护士长倾诉,一来把问题表达出来了可以舒缓自身的压力,二来经验丰富的她们可以正确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切忌与有同样情绪的新护士抱怨,这样只能让这种消极的情绪蔓延和积累。
一名护士应用达观的态度、宽广的心胸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不愉快和误会都要泰然处之。
只有热爱护理工作的人,才能时时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才能时时保持良好的心境,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才会更加精益求精。
护士职业被社会誉为“崇高的职业”就在于需要有“美好的心灵”。
[1]
2.2在专业素质方面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
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巩固和应运知识,要勤观察、勤问、勤思考、勤动手、勤总结。
通过有计划的继续教育.约96%的新护士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护士角色.显著缩短了心理适应期及工作熟悉期。
[2]对临床上的病症,要抓住每个病症特征性的表现及关键的护理要点,同时与易混淆的病种比较分析,求同存异。
日积月累,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护理学家L.Curtin认为护理专业具有下列各项特征:(1)全力投入工作(2)重视人际关系(3)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4)有伦理规则:护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5)重视自律(6)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3] 护理人员只有对护理及护理专业有所认识,方能不断塑造自己的专业特征,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今后在健康照顾体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3在人际沟通方面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护士与其在工作中接触的一切人员之间的关系,即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等。
其中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诸多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护患关系的质量可以影响人们健康的状态和疾病的转归。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就要求护患间有着一致性的沟通。
第一,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可以修人际交往课程,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工作中多锻炼。
第二,取得病人的信任培养较强的工作能力,及时准确的掌握病人的需要。
真诚对待病人,不把个人的情感反应带到工作中。
第三,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最大限度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治疗及护理。
3.小结
新上岗的护士的角色转换和完善,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从这些方面来不断完善自己,相信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能更快更准的进入护士角色,共同创造护理事业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王玲高校医院护士的护士角色定位与职业要求刍议《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年11月1卷11期
2、刘仲梅,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西南国防医药》2000年06期
3、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