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

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
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

摘要:本文认真剖析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寻找
到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的对策,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生的成长
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对策

师生关系它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很多文章
是立足于中小学,探讨师生关系问题。本文在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基础
上,试图从高等学校的视角分析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的好坏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理论和实
践。但是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
1、师生交往少,关系淡漠。师生除课堂教学交往外,课后各自
行走匆匆,哪怕碰面也不见得师生互打招呼,感情沟通渠道出现明显
缩小的趋势。据走访了解,除了上课外,绝大部分学生课后与老师的
接触为零。原因很复杂:大学扩招了,学生越来越多老师顾不过来了;
科研和生计的压力让不少老师很难花更多精力在学生身上;现在社会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
发展太快,学生和老师之间就容易产生代沟。师生关系冷漠必然影响
到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2、师生关系的疏离,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落感。有人认为,老师
对学生的少管制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也有人感到一种失落,他
们习惯了在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下一步步前进。对于师生关系的疏离,
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的班级观念松散,学生多住集体公寓,上课地点
也不固定,学生很难管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如高中时期,加之他
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趋多样化,大多数学生不轻易找教师;且都有一
定的科研任务, 也难以顾及与学生的过多交流。
3、课堂单向灌输多,师生平等沟通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
种双向的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的关系。实际上多数高校教师仍然以讲
授为主,课堂上仅仅是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地记笔记。有的老师说:
我曾经也尝试过采取课堂讨论式教学,但大多数学生不爱提问,讨论
效果不佳。比如就有的大三学生而言,除了英语口语课,20人的小
班制,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其他很少有课能让大部
分同学畅所欲言。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大学不是孤岛,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传
递到大学之内,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变化。高等学校与周围的世界是息
息相通的,外面的一切变化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大部分学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
生社会意识强,选择自己创业,在学习之余,兼职工作等等,这样不
但有时会与学习脱节,更与老师彻底封闭。
2、师生自身因素
① 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老师面对
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又有繁重的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跟学生交流
机会不是很多。很多高校大部分公共理论课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课”
制,特别是大一、大二都是基础课,教师因上大课到学期末也叫不上
学生的名字,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智力与个性等。
对个别专业来说,一共有6个班,每班都40多名同学,即使上专业
课,教师也并非能认识其中的大部分。
② 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误导,还有些
高校教师总在尽心训导,学生经常体验的是被动和无奈。主要原因是
双方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教与学上,相互缺乏人际交往的动
机和愿望,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是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③ 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高校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普
通的人际关系,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也都会在其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一般教师比较偏爱才能出众的学生;而不认真、成绩差、爱惹事的学
生,教师则看不顺眼。如果缺乏理性的指导,教师在评价、对待学生
时就会感情用事,就会有失“公正”,作出对一些好的学生和不好学
生都不尽合理的评价。

三、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4
1、学校要全面树立学生主体观,做好育人工作。全面的学生观
要以学生为本,把立足点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做好改善师生
关系的各项工作。其次要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学校要利用多种途径,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教育和服
务,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参加学生活动,教师下学生寝室了解生活、
思想现状,增加交往频率,使师生关系在和谐、团结、共勉的氛围得
到升华。最后要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学校课程安排不合
理,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在教学方式上,压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
向填鸭式教学,扩大课堂讨论。
2、要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师渊
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通
过自身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的追求,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这些
优良品质会使学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易于营造和谐融洽
的师生关系氛围。其次要善于创建平等的、使学生敢于质疑的教学氛
围。教师应积极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更多的角色,让学生充分
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状态。最后教师更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
学生。教师在学生成绩的评定、各类评优评先及学生入党问题上要坚
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全面地予以评价,这利于平等、民主、合
作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学生有义务做好“生”的角色,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主要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5
做到几方面:①以师为尊,以感恩之心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在心理上
有被学生尊敬的需要,学生尊敬教师,必然产生积极的效应。对教师
的尊重,体现为课堂上对老师的真诚问候,对课堂秩序的维护遵守,
课堂下对老师教学内容的合理建议,对课后作业的认真完成。 ②以
学为本,以优良学风巩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必不可少的要
素是学生具备优良的学风。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的观念,努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③与师互动,以积极
参与增进师生关系。师生互动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发动,更需要学生的
积极配合。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课,还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同时学生还应该主动寻求在课堂外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这也有助于加
深师生感情,和谐师生关系。
4、社会层面积极努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大学生的
社会意识加强,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是更希
望直观地认识社会、煅炼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于是各种社团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兼职、打工等等,大学校园成为知识输入与
输出的大系统。面对这一新形势,再采取封闭的态度显然是不明智的,
这就给教师工作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要面向社会,
建立以知识传授为媒介,以心理交融为基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
社会也要给予学校一定的配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基金项目:皖西学院2008-2009学年度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我
校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编号:22);皖西学院2009年度校级教研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6
项目《师陶计划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序号:7)。

作者简介:
姚静 女,安徽枞阳人,皖西学院政法系公共事业管理0601班学
生,研究方向为行政学,教育管理学。冯述芬(1988—)女,安徽金
寨人,皖西学院政法系公共事业管理0601班学生,研究方向为教育
管理学。

参考文献
[1] 李壮成.新型大学师生关系及建构[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社会科版,2005,(5)
[2] 黄泽良 姚玲.建构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论
坛,2006(11):61-62.
[3] 邓显波.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