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特征讲解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特征讲解
中国近代史的 主要历史特征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中国近代的意 识形态、文化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文化 (1840-1949) 第一节 清朝晚期文化(一) (1840-1912)
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 连接 科学技术的成果 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 连接 连接
背 根本原因:中国近代落后 景 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
时间
学习内容
工艺技术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政 治制度
代表
地主阶级改革 派思想家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 派、革命派
概 况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以后
代 严复 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演论》影片
退出
科 技
龚振麟首创铁模炮法、撰成《铸炮铁模图说》
李善兰写《方圆阐幽》、翻译《重学》
徐寿、华衡芳在自然科学的重大贡献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意义; 《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顺应了中 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但也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退 出
退 出
退 出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编撰《京张铁 路记略》 影片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 飞行家 影片 退出
洋务 派创 办的 新式 学堂
目的:
“新”的表现:
主要学堂: 意义: 主要学堂:
维新 派创 办的 新式 学堂
与洋务派的区别:
教学内容 办学目的 退出
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 背景;第一、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第二、清政府被迫适应形势需要 内容: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