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第一阶段.ppt

中国近代史第一阶段.ppt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 ,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 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 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本主义世界市场,两半社会开始形成。
一、政治: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天津
营口
烟台
思考:
观察右图,并结 合史实分析为什么 说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和扩大?
南京
汉口
上海
镇江
九江
宁波
广州
福州
汕头
淡水
厦门 台湾
琼州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继相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
“全球史观”视角来看待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内涵: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 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 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 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 趋势。
一、政治:
(三)太平天国运动:
需强调的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 和《资政新篇》的不同:
前者重点放在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 系,维持小农经济,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空 想,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但无法调 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后者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但 没提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 性。
1、时间:1851-1864
名词:拜上帝会
“马克思、孙中山、李大钊等人有关太平天国的评价视而不见,只是从简单的“阶级 ”立场出发,对太平天国大唱赞歌”。他还说::“实际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 范文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也非常客观地对太平天国加以评析,指出了导致 他们败亡的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以及贯穿始终的宗派思想、享乐思想和低级趣味
”。那么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这场农民阶级革命
运动呢?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的影响呢?
2、原因: (1)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经济结构,部分手工 业者破产;(民族矛盾)
(3)战费赔款分摊到各省,官吏借机搜刮,吏治腐败(阶级族盾) (4)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自然灾害) (5)拜上帝会。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如英国,议 会改革,民主范围有所扩大,工 人运动兴起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 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思想
马克思主义诞生
客观上有利与新思 潮的萌发
以文明史观看待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 从纵向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实质就 是近代化的过程。
名词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原因:
领事裁判权: (1)根本:英国(2)清政府(3)直接:虎门销烟
3、结果: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
片面最惠国待遇: ①通商;②割岛;③协关税;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权、居住及租借地特权。
(P51)
4、影响:1840-1842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
太平天国运动坐标形势示意图
爆发 金田起义
至天
顶京
峰变




顶点

永 安 建
亩天 制朝 度田

s
1851185 185
3
6
新新 核纲 心领
资 政 新 篇
中 外 联 合
围 攻 天 京
185 9
时间:年
1863 186 天京4 陷落
一、政治:
(三)太平天国运动:
3、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续同
根本目的 和原料产地。 战争性质 侵略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侵略国家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不扩
侵略时间 两年→四年 侵略区域 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 和
影响
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2013·武汉市模拟题)《南京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 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 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 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思想上注意关注: 鸦片战争对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内容及
作用)
中国近代史 第一阶段
1840-1860
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
1840 1842
1851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 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
约》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政治:
(一)鸦片战争:
1、时间:1840-1842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天朝田亩制度》
一、政治:
(三)太平天国运动:
3、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 ①内容:略 ②评价:P56 a、《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b、未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c、缺少必要条件,没有真正实行
C ( )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重点透析—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造成 了哪些影响?
西方
中国
经济 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近代 化进程
2015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从考点和高Biblioteka 题例中对我们备考启示】: 政治上注意把握:
1、鸦片战争的背景、概况、结果、影响、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 重大史实;
2、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和失败的时代背景、概况、意义
经济上注意把握: 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解体的含义、原因、标志、过程及表现、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