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 考点归纳训练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的主张及区别

高考历史 考点归纳训练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的主张及区别

2012高考历史考点归纳训练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的主张及区别调研1(2011·安徽卷)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
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解析】本题易错选D。

错因是认为维新派是提倡西学的,而D也提倡西学。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等),实行君主立宪。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的主张。

B主张用中学救济西洋文明,认为东西方文化应取长补短,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杜亚泉在1918年发表的《述乱之现代人心》中的观点。

C认为中学与西学均有其合理性,但不可以融会,符合维新派对待中西学的态度。

D认为欧洲优越的原因在于科学和人权,即民主和
科学,属于激进民主派的主张。

答案为C。

调研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本题易错选A、B两项。

因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师夷长技”。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故本题选C。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未涉及政治制度变革,故A、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与材料中的“君民一体”不符,排除D。

通关锦囊
中国近代史上坚持“中体西用”的派别
很多学生认为“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专用”思想,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倡“中体西用”的不仅仅是洋务派,早期维新派也提倡这一主张。

早期维新派大多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与洋务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期维新派代表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不仅承认中国的军事武器不如人,而且承认“人无弃才不如人,地无遗利不如人,君民不隔不如人,名实不符不如人”,因而提出“改科举”“采西学”“制洋器”,并把自己的主张归纳为“以
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至19世纪70年代,王韬、薛福成等沿着冯桂芬的思路继续推进,一方面大声疾呼发展工业科技,扶助民族资本,振兴商务外贸,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甚至提出仿效西方实行议院制度;另一方面,仍坚持“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

进入19世纪90年代,“中体西用”说已广为流行。

1893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刊行,其中《西学篇》中有“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之说。

地主阶级抵抗派VS洋务派
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西学传入;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特点: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

派别: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奕;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国内危机加深;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特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倡导洋务运动,将其思想付诸实践,但以失败告终。

正确认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而变化的。

有的不断进步,有的则日趋保守。

(1)康有为:否定君主专制,前期进行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后来思想日趋保守,沦为保皇派。

(2)梁启超:否定君主专制,进行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后主
张民主共和,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3)孙中山: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为实现其奋斗目标,提出了三民主义;20世纪20年代,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从而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