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版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2014版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共制 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 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 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 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 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 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 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 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 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 均主义,人民的生活 水平普遍低,城市里 生活有一定保障,农 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实行改革开放,经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 令世界瞩目的提 高,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不断缩小,衣 食住行等发生根本 变化,中国正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济发展迅速,国家 第四次 改革开放 把重点放在经济建 大变化 以后 设上,努力改善国 计民生,调动了各 方面的积极性
全发动并领导了这场农民运动。 运动中建立了以天京为中 心的政权, 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局面。 “天京事变”后, 这场农民运动由盛转衰;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 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 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近代化开始。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 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间 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 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 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 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甲午战争 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短暂 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1)政治:民族危机加 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
(1)侵略方式:政治:由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的高涨;(2)经济:严重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 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19世纪 末20世 纪初 行“以华治华”;经 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
纵向命题线索
3.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 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是中国近代政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民 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主 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 宣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冲击了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 到来。
本输出为主;(2)国家: 主共和思想对传统思想形 除英、法、美、俄外, 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 德、日、意加入,尤其 动更是动摇了传统思想的 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正统地位;(4)外交:中 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 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纵向命题线索
(1)侵略方式: 主要从 “以华治华”到独 20 世纪 霸中国, 主要国家是
主流答题观点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三、对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 1.从起因看: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如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自由资本
初 20世纪 初
五四运 动以后
大钊毛泽 无产阶级 克思主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2. 特点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 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 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复杂历程。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评价:无产阶级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拯救中国的方案,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动和依靠各种革命力量,建立 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840~1895 年):主要是洋务运动。“中体西 用”是指导思想。政治近代化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教育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5)1927~1936 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统治的斗争,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6)1936 年底,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 决并促成西安事变, 为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基础。 (7)1937 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1945 年,中国共产党“七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 建立一个独立、 自由、 民主、 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9)1945~1949 年,开展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扩大了中 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召开新政协,以民主的方式筹 备新中国。
主流答题观点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3.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的阶级矛 盾和统治危机。日本法西斯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上述史实说明,列强侵华的手段多样,但都是世界资本主 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密切联系的。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评价: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因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影响,农 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 方案和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不 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纵向命题线索
纵向命题线索
19世纪 康有为梁 末 20世纪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君主立 掀起维新变法运 宪 和 动,最终失败 最终失败 掀起新文化运 民主与 动,动摇了封建 科学 宣传马 义 正统思想的统治 地位 开始酝酿组织工 人阶级政党 民主共 领导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启超严复 孙中山 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 鲁迅 陈独秀李 东
主流答题观点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一、从三个角度认识和把握 1840~1949 年的历史 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 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经过不断抗争,最 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 2.从政治的角度 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 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 (近代化 史观、文明史观)
主流答题观点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3.从经济的角度 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 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 命的领导力量 (旧民主主义革命 )和同盟军 (新民主主义革 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 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2.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夷”为指导思想,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使中国 开始了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 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工业化)的第一步。 评价:地主阶级是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他们选择 了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清政 府腐败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1)政治:中华民族危 机空前严重,促成国 共合作抗日; (2)经济: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 境;(3)思想文化:日 本推行奴化教育,消 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 识和民族精神
三四十 美、 日; (2)侵华主要 年代 格局先是由列强共 同支配, 后由日本独 霸中国 二战后 到朝鲜 战争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4.无产阶级 (1)1919 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 成立。 (3)1922 年, 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4)1924~1927 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
纵向命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1)侵略方式:以发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 动战争为打开中国 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 19世纪 大门的手段,以商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 40~60 品输出为主要侵略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 年代 方式;(2)国家: 美随后 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 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英、法为首,俄、 的新思潮;(4)外交:国门
主流答题观点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