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
白血症。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常见精神不振,头昏易倦,记忆力 差;注意力不集中,淡漠等。 2.局部症状: (1)多脓涕:为本症主要症状之一,为粘液脓 性或脓性涕,从前鼻孔擤出,或经后鼻孔抽吸吐 出,常诉多“痰”。齿源性鼻涕有腐臭味。 (2)鼻塞:因鼻粘膜肿胀、中鼻甲息肉样变、 息肉形成,或分泌物潴留所致。 (3)头痛:钝痛、昏痛、闷痛、鼻源性头痛。
• MRI
–增厚的黏膜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渗出液信号受蛋白含量影响
急性鼻窦炎
病因
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 感染分窦源性、鼻腔源性、 邻近组织源性、血源性和创 伤性等。 致病菌:球菌(主)、杆菌 (次)、厌氧菌,注意混合 感染
正常鼻甲 鼻中隔偏曲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常继上感或急性鼻炎之后,出现畏寒 发热,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小儿可有呕吐、腹 泻、咳嗽症状。 局部症状: 鼻塞:单侧或双侧,嗅觉暂时减退或丧失 多脓涕:鼻腔内大量脓涕或粘脓性鼻涕,头痛或 局部疼痛。 其特点是: 部位性:前组鼻窦—位于头颅表面; 后组鼻窦—于头颅深部。 时间性:额窦—呈周期性,上午重,下午轻。
上颌窦——晨起轻,午后重。
慢性额窦炎:前 额部痛,周期性 发作,晨起,渐 重,午后渐轻, 晚间消失。
慢性筛窦炎: 较轻。
急性、慢性蝶窦炎: 早晨轻,午后重。
慢性蝶窦炎:早 晨轻,午后重。
急性上颌窦炎: 晨起轻,午后重
不同鼻窦炎头痛鉴别诊断
检查与诊断
局部红肿压痛:额窦─前额、眶内上角;筛 窦─鼻根;上颌窦─尖牙窝。 前后鼻镜检查:(1)鼻粘膜充血肿胀; (2)鼻道积脓:前组鼻窦炎见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炎者见于嗅裂 鼻内窥镜检查:判断鼻腔粘膜尤其窦口粘膜 病变。
多发鼻息肉并霉菌感染
多发鼻息肉
鉴别诊断
多发鼻息肉并出血
鼻息肉并出血
鼻息肉并出血
鼻息肉并出血
鼻息肉病
鼻窦霉菌病
• 常见致病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和念珠菌等 • 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
剂或患糖尿病、肿瘤等消耗疾病 • CT:
–鼻窦内结节状或息肉样改变,密度较高,增 强后部分有强化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谢谢!
• 多见于上颌窦、筛窦和鼻腔;
• 病理:呈大小不等的质软、半透明状水肿样组织块。 镜下息肉为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 显扩大,有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 鼻镜检: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如荔枝肉样半透 明肿物,柔软无痛,一般无出血。
影像学表现
• CT
–鼻腔或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常多发,边缘 光滑,有蒂为其特征
•术后1个半月
–清洗鼻腔 –局部类固醇激素 –局部:无处理
•术后2个月 –术腔上皮化 –长期随访
内镜图像比较—上皮化过程 转归规律
ESS手术后2周
术后1个半月
术后3个月 62
鼻源性并发症
• 眶内并发症 –眶内炎性水肿 –眶壁骨膜下脓肿 –眶内蜂窝织炎 –球后视神经炎
63
鼻源性并发症
颅外并发症-眶内炎性水肿
窝,发病率位于第三。 • 蝶窦:位置最深,常规检查不易,发病
率最低。
鼻窦炎的扩展方式
额窦炎
前组筛窦炎
后组筛窦炎
蝶窦炎
上颌窦炎
鼻窦炎分类
(从病理生理角度)
. 急性鼻窦炎:可经药物治愈不留明显窦粘膜损伤 . 复发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炎,炎症可
治愈不留窦粘膜损伤。 . 慢性鼻窦炎:单纯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的持续性
鼻窦疾患。 慢性鼻窦炎(分期角度)包括(2)复发性鼻窦 炎和(3)慢性鼻窦炎
化脓性鼻窦炎
supprative sinusitis
• 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或邻近器官 炎症蔓延
• 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可多发或 全组鼻窦
• 病理: –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分泌物增多,黏膜 肿胀 –慢性期,黏膜肥厚、息肉样变、黏膜纤维 化萎缩、乳头状增生、窦壁骨质增生
鼻、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陈孝柏
鼻、鼻窦的正常CT表现
鼻窦CT正常解剖
• 额窦:左、右两侧,四壁,开口筛漏斗,中鼻道 • 筛窦:每侧约10个气房,分为前、后组,分别开
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 •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气化程度不一,中间有分
隔,两侧不对称,开口于蝶筛隐窝 • 上颌窦:5个壁,前壁;后外侧壁;内壁;上壁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49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鼻窦炎
•术后20天 –清洗鼻腔 –局部类固醇激素 –粘液促排剂 –局部处理:干痂、囊泡清理
–增强检查,肿物表面可呈线状强化,代表黏 膜组织
• 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如有出血则T1及T2WI均为高信号 –增强检查,呈线样强化;出血性息肉可呈均 一强化
后鼻孔息肉
后鼻孔息肉
后鼻孔息肉
多发鼻息肉
多发鼻息肉
后鼻孔息肉
多发鼻息肉
多发鼻息肉并霉菌感染
多发鼻息肉并霉菌感染
–窦口鼻道复合体附近有轻微的黏膜病理改变就 可以干扰黏膜清除功能,进而干扰鼻旁窦的通 风换气和引流。
窦口鼻道复合体
窦口鼻道复合体
• 钩突 • 筛漏斗 • 半月裂孔 • 中鼻道 • 上颌窦开口
异常影像学表现
• 黏膜增厚 • 窦腔积液 • 肿块 • 窦腔形态、大小异常 • 鼻腔大小、形态异常 • 骨质异常 • 邻近解剖结构改变
R
39
检查和诊断
• 病史 • 鼻腔检查: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 • X线检查。首选鼻窦CT扫描 • 其他检查 穿刺、超声波检查等
40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 鼻内镜检查 41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42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44
慢性化脓性筛窦炎
慢性化脓性多组窦炎
慢性化脓性右侧多组窦炎
–高密度结节周围低密度环,为黏液附着所致 –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为本病特征 • MRI: –软组织结节影,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病
变内钙化区呈低信号影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鼻窦霉菌病
急性鼻窦炎检查
前鼻镜像
后鼻镜像
发病机理
• 与鼻窦解剖相关性
24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28
合并症
• 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 • 眶内气肿或感染; • 翼腭窝感染; • 气栓。
29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临床及放射学诊断标准
症状体征持续8周(成人)、12周(儿童);复 发性急性鼻窦炎每年发作4次(成人);6次(儿 童),症状体征致少持续10天;药物治疗4周后 无急性感染,但CT异常持续存在。
观察、分析和诊断
• 了解个体发育和正常变异 • 分析病变确切部位及与周围结构关系 • 观察病变所致骨质改变 • 观察病变强化表现,了解血供状态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平片 价值有限 • CT 常规检查技术,应用最广,价值最大 • MRI 有利于定性诊断,是CT检查的补充 • DSA 疑血管性病变时使用
64
鼻源性并发症
急性鼻窦炎继发眶骨膜下脓肿 65
鼻源性并发症
• 颅内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 –硬膜内脓肿 –海绵窦血栓性静 脉炎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
66
鼻源性并发症
并发海绵窦炎症
鼻及鼻窦息肉
polyps of nasal cavity
• 鼻黏膜在变态反应或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形成的带 蒂肿物;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从时间上可以定义为,鼻窦炎症状, 如头痛、鼻塞、脓鼻涕等持续存在, 成人在8周以内,儿童则不超过12周。
17
影像学表现
• CT
–鼻窦黏膜增厚与窦壁平行,黏膜肿胀明显可 呈分叶状或息肉状
–分泌物潴留,呈气液平面 –慢性期窦壁骨质硬化增厚 –增强检查,黏膜明显强化
慢性副鼻窦炎
慢性副鼻窦炎
慢性副鼻窦炎
鼻窦炎的易患因素
•解剖变异 •外伤 •异物或肿物 •鼻息肉
36
吸烟
鼻窦炎易患因素
粘液分泌↑
纤毛运动↓
粘液纤毛功能↓
儿童鼻窦炎患病率↑
37
鼻窦炎易患因素
游泳
38
遗传因素及全身性疾病
• 原发和继发免疫缺陷及免疫球蛋白缺陷 –(IgG)亚群缺陷 –囊性纤维病(Cystic fibrosis, CF) –原发纤毛功能不良综合征
为什么有的鼻窦炎能治愈而有的转为慢性?
病因和致病菌与急性鼻窦炎相似。 目前研究结论:病因有多种因素参与作用,其中许 多因素仍未能了解。
•细菌感染: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 •病毒感染:占20%、鼻病毒、流感副流杆病毒。 •变态反应:占25~70%。 •环境因素:烟雾、有害气体。 •解剖异常: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反向偏曲。 •免疫功能缺陷:支气管扩张、哮喘、抗丙种球蛋
(眶底)。窦口位置高,开口于中鼻道
鼻窦CT正常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
• 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时提出的新概念
–独立的解剖学结构,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