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膜透析PPT-推荐课件

腹膜透析PPT-推荐课件


19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
Ø APD:美国占PD 20~30%,占全球 15%。
5
腹膜透析的优点
• 无需依赖机器 • 治疗时间可灵活安排 • 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换液,便于旅行 • 无需穿刺 • 学习简单 • 独立性强,生活自主 • 保护残余的肾脏功能 • 维持血压的平稳 • 减轻心脏的负担,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 减少贫血的发生 • 减少肝炎等交叉感染的机会 • 饮食限制较少
• (三)腹腔淋巴管的作用
腹腔中淋巴吸收对长透析周期(例如CAPD)的失超滤和溶质清除率下降有重要作用。红 细胞、蛋白质及液体能直接从膈下腹膜淋巴小孔进入横膈淋巴管。
11
腹膜透析的装置
❖ 腹膜透析管 ❖ 连接系统及消毒系统 ❖ 腹膜透析机 ❖ 腹透液---
不含钾 渗透压稍高于血浆 成分易于调整 电解质成分及浓度与人相似 高压消毒,不含致热源,细菌
潮式腹膜 透析
(TPD)
夜间间歇 腹膜透析 (NIPD)
持续性循环 式腹膜透析 (CCPD)
17
Global therapy mix
全球治疗方式
Logo
我国目前 约为1%
APD 26%
CAPD 74%
APD = CAPD:
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
自动化腹膜透析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 (二)超滤作用
——主要是依靠透析液和血液的渗透压相差的梯度而将血内的水分抽出来。渗透压的高低, 主要是由溶液内的溶质决定,如电解质、葡萄糖和尿素氨等。 ——在渗透压达到平衡之前,腹腔内透析液的容量会继续增加,达到平衡后,人体会对 腹腔内的透析液逐渐吸收,其吸收率约为40ml/h。故如在渗透压平衡时,即将腹腔内透 析液放出,可获得该周期的最佳超滤量。
18
间歇性腹膜透析,IPD
(interme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
Logo
• 是最早出现的腹膜透析技术 • ARF • CRF做CAPD的初始阶段的3—10天 • 毒素水平高,水钠潴留严重而急需清除毒素,纠正酸中毒及电
解质紊乱和超滤脱水者 • 每次腹腔保留1小时,10—20次/天
14
透析液的种类
• 按葡萄糖浓度分:1.5%,2.5%,4.25% • 按钙浓度分:1.25mmol/L,1.75mmol/L • 按缓冲碱分:乳酸盐,碳酸盐 • 按渗透溶质分:葡萄糖,葡聚糖,氨基酸
Logo
15
腹透的步骤 Logo 16
腹透方式 Logo
持续性不卧 床腹膜透析 (CAPD)
间歇性腹膜 透析(IPD)
Shenzangbingxue
腹膜透析
1
目录
1
腹膜透析的概述
2
腹膜透析的原理及装置
3 腹膜透析的适应证及禁忌症
4
腹膜透析的疗效评价
5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Logo
2
腹膜透析的概念 Logo
•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利用腹膜作为透 析膜,向腹腔注入透析液,膜一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和另一侧 腹腔内透析液借助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进行溶质和 水分的转运,并不断更换透析液,以达到清除体内毒素,脱 去多余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
Logo
12
腹膜透析液 Logo 13
腹膜透析液成分 Logo
葡萄糖 钠 氯化物 镁 钙 醋酸或乳酸根或碳酸氢根 渗透压 PH
1.5~4.25g/l 132~141mmol/l 95~102mmol/l 0.25~0.75mmol/l 1.25~2.5mmol/l 35~40mmol/l 340~390mOsm/l 5.0~7.0
3
腹膜透析的概况 Logo
自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腹透成为 终末期肾脏疾病重要替代治疗方法之 一。全球现有170多万透析患者,其中 11%接受腹透治疗。
4
2009年全球腹膜透析人数分布
Logo
Ø ESRD人数:220~270万 接受透析者年增长10~12%。
Ø PD:墨西哥95%,香港78%,北美 30~45%,欧洲25~40%Hale Waihona Puke 中国10%Logo6
关于腹膜
腹膜是被覆于腹腔的光滑浆膜。 腹膜可分为壁层和脏层,其总
表面积大约和人的体表面积相 差不远,成人通常为1~2平方 米,但由于不是全部腹膜的毛 细血管都开放,故实际上有效 的透析面积约为腹膜总面积的 一半左右。
Logo
7
腹膜的超微结构 Logo
u 间皮 u 间质
ü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超微


孔道
平均直径为 15nm,占 膜孔道不足 0.1%,主 要为大分子 物质(如蛋 白质)的转
运通道。
直径为4~6nm ,是膜上的主 要孔道,占 95%,是水和 小分子溶质( 如尿素、肌酐 、钠、磷等) 转运的主要通 道。
直径为 0.3~0.5nm ,占5%左右 ,可能为腹 膜上存在的 水通道蛋白 ,仅介导水
u 腹膜毛细血管
ü 在水和溶质的转换中 起重要作用
8
腹膜透析的原理
• 参与透析作用的是腹膜中的毛细血管 和淋巴管。
• 从毛细血管到腹腔透析液中的移动必 须经过多道弥散屏障,其依次为;1. 毛细血管中不流动的液体层、2.内皮 细胞间隙、3.毛细血管基膜、4.间皮、 5.间皮细胞间隙及腹腔中不流动的液 体。
• 这些扩散屏障对溶质的转运造成了一 定的阻力,这是腹膜清除小分子溶质 (例如尿素)效能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 横膈下的淋巴系统亦可以从腹腔中吸 收液体和溶质。在腹膜透析的过程中, 通过弥散和超滤作用,可达到清除代 谢废物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的目的。
Logo
9
“三孔理论”
n “三孔理论”认为,从水溶质转运的角度来说,结构复杂的腹膜可简单 地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三种不同孔径的孔道的半透膜。
的转运。
Logo
10
清除毒素的方式 Logo
• (一)弥散作用
如血浆中某种溶质的浓度高于腹腔内的透析液,而腹膜又能透过者,则会弥散入透 析液内。反之,如透析液中浓度高者,则该物质也会进入血内。经过一定时间的透析后, 病人血中的可透过溶质会与透析液内的水平接近。透析液内的电解质组成与正常人体细胞 问液的组成相似,透析后血中缺乏的物质得以补充,使病人的血中溶质戚分恢复或接近正 常生理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