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面理和线理

第7章 面理和线理


三、劈理的形成机制及有限应变意义

1. 劈理的形成机制:
以压溶作用为主,同时可能有机械旋转和重结晶
作用的参与。
褶劈理的形成过程示意:
压溶作用

2. 劈理的应变意 义:
平行XY主应变面,
垂直最大压缩方 向。
四、劈理的野外研究

1、区分劈理和层理 2、测定劈理的参数,描述劈理的结构特征 3、观察和测量劈理和层理的产状关系 4、利用劈理特征推断岩石变形机制和构造环境 5、研究变斑晶内外面理,探讨变形与变质作用时 间关系

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
A--显微尺度 B--小微尺度 C--小型尺度
D--中小型尺度
E--中型尺度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一、劈理的结构特征

1、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
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1)发育于强烈变形岩石中,发育程度与所含片状

6、观测劈理之间的交切关系,建立劈理发育的先
后系列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一、线理分类

1.定义—指露头上或手标本上的次生平行透 入性线状构造。 2. 根据规模的大小,分为:
1)小型线理:包括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
2)大型线理:包括石香肠、窗棂构造、杆状构
劈理结构分类:
连续劈理: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片麻理 不连续劈理:间隔劈理、褶劈理
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
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
泥质和粉沙质岩石常
见的、能使岩石劈成 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 状构造。属b型线理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要点: 1. 劈理的结构特征和主要类型 2. 劈理的成因和有限应变意义 3. 线理的主要类型和应变意义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重点概念:
劈理、线理、透入性构造
劈开后形态
变质原岩
板状
泥质岩
千层微片 状 泥质岩
透镜状到粗 难以分开 造板状 各类岩石中 各类岩石中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和微劈石域可用肉
眼加以鉴别,在露头和手标本上就可显示
其不连续的构造特征。 可分为褶劈理、间隔劈理

褶劈理:以一定的可见间隔切过先存连续 劈理,早期的连续劈理发生挠曲或细微褶皱
褶劈理间隔一般为 0.1-10 mm
片理露头

片麻理--是深度变质岩区广泛存在的另一种连续 面理。 它是劈理岩石高度重结晶的产物,有 深浅两种矿物条带构成
内 蒙 古 金 厂 沟 梁 金 矿 围 岩
连续劈理类型对比
板劈理 岩石类型 粒度(mm) 劈 开 性 变质程度 板岩 小于0.5 劈开完好 低级变质 千枚理 千枚岩 0.5-1 较完好 中级变质 片理 片岩 1-10 显著但差 中高级变质 片麻理 片麻岩 大于10 很不明显 高级变质
属 于 型 线 理
a
2)矿物生长线理 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成。
在变质变形过程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的结果,
矿物生长方向往往指示岩石的塑性流动的拉伸方 向。属于a型线理
3)皱纹线理:由先存面理上微细褶皱的枢纽
平行排列而成,微细褶皱的波长和波幅常在 数厘米以下。
方向与其所属的褶皱的枢纽方向一致,多出现于先有鳞
大岩层互层的层系受到垂直或
近垂直层理的挤压变形而成。
属b型线理

2. 窗棂构造
强硬岩层组成的
形似窗棂的半圆
柱状大型线状构 造。通常出现在 强弱岩层接触的 界面。属b型线理

3. 杆状构造
由石英等单矿物组成
的细小的杆状物。杆 状构造通常位于变质 岩石中小褶皱的转折 端。属b型线理

4. 铅笔构造
存板理和千枚理
3) 劈理的间隔:垂直劈理面方向劈理域和微劈
石域 宽度之和
4) 劈理域的相对宽度
二、劈理的类型

1.传统分类:破劈理、流劈理、滑劈理
流劈理(P183):变质固态流变过程中新生的平行
面状构造(板理、片理、片麻理)
破劈理(P185):一组密集的剪切破裂面
滑劈理(P185):褶劈理,具有先存鳞片变晶结构

片理:
矿物重结晶程度高,发育于中、高级变质岩石
中(片岩)
φ>0.2mm(1-10mm),具有良好的矿物优选方位 千枚理和片理类型:
1)云母矿物平等排列,富层状硅酸盐矿域 2)复矿岩:层状硅酸盐定向,透镜状长英质域 3)单矿物岩: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片 理 的 显 微 结 构
构 造 地 质 学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Foliation and Lineation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1. 广义面状和线状构造概念:岩石中的各种构造
可以概括为面状和线状构造两大类。
断层、节理面、褶皱轴面、层理、劈理面——
面状构造。
褶皱枢纽、各种面状构造之间的交线——线状
向,通过片状矿物及压扁颗粒的定向排列显示出 组构域
矿物及组构的的系统变化,在岩石中呈现两种不
同的组构域: 劈理域 微劈石域
劈 理 域 微 劈 石 域
由矿物晶带及难溶物质组成的相互平行的三维实体

3、劈理的特征
1) 形态及排布:
平面度:平直、粗糙、锯齿状、缝合线状
排布格式:平列、交织
2) 微劈石结构:粒状矿物组成、组织紊乱或先
矿物的数量及定 向程度有关;
2)具明显的各向
异性
3)可由矿物组分和粒度的变化显示出来,由近平
行的不连续面、不等轴矿物或片状矿物的定向排 列,或某些显微构造组合所确定,是面理最为主
要的类型。
2、劈理岩石的域组构:
劈理面:一组密集的潜在裂开面 组构特征:涉及岩石颗粒大小、形状、结构和定
造、铅笔构造和压力影构造。

3. 根据与变形岩石中物质运动的主轴以及
与应变主轴的关系,分为:
1) a型线;
2) b型线理:与物质运动方向垂直,或与应变
椭球的中间应变轴平行。
二、小型线理
1) 拉伸线理
由拉长的大理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
其集合体平行排列所显示的线状构造。 它们是塑性拉长的产物,其拉长方向与应变椭球 的X轴方向一致。
劈理域: 富含云母、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
宽0.005mm,层状硅酸盐平行或交织排列。某
些类型劈理中此域可以缺失 微劈石域: 透镜状,近等轴,1- 0.01mm,缺乏明显优选 方位

千枚理--介于板劈理与片理之间,发育于富 含泥质的千枚岩中,具丝绢光泽
千枚理主要见于千枚岩中,其结晶矿物较大、肉眼可见
的面理岩石中一组切过先存流劈理的差异性平行
滑动面
成因机制分类
二、劈理的类型

2.结构分类
连续劈理: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
部定向,或劈理域间隔极小,以至只能在
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劈理域或微劈石的劈理。
可分为: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片
麻理。
板劈理--重结晶矿物颗粒细(φ<0.2mm),见 于低级变质的泥(砂)质岩石中

褶劈理类型
渐变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分隔褶劈理
存在过渡类型
带状褶劈理
分隔褶劈理

间隔劈理(破劈理)
劈理域充填不溶物(粘土等),劈理两侧指示
物可错开,但不是滑动造成
间隔劈理应为压溶成因,而非剪裂成因
压溶的证据:鲕粒、化石标志
可与板劈理呈过渡,说明具有成因联系
不排除部分间隔劈理与剪切作用有关
构造。

2. 狭义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概念:通常是指次生
的劈理和线理,它们是广泛发育在变质变形岩石
中、在手标本或露头尺度上呈“透入性”展布。

透入性构造——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
它反映了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地发生
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地存在于地 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 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分化成若干部分。
片变晶结构的岩石中。b型线理
4)交面线理: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 相交形成的线理. (b型线理)
二、大型线理

在中小尺度上一般不具有透入性,仅在大型 尺度上尚可能是透入性的,所以有时候称其 为线状构造更为妥当一些。
包括石香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和
压力影构造。

1. 石香肠构造
又称布丁构造,是强度差异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