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目录一、发展基础 (5)二、机遇与挑战 (9)(一)面临的机遇 (9)(二)面临的挑战 (12)三、总体要求 (13)(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二)指导思想 (13)(三)基本原则 (14)(四)发展定位 (15)(五)发展目标 (16)四、节点布局 (18)(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二)枢纽物流园 (20)(三)专业物流中心 (23)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六、保障措施 (43)(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三)优化政策环境 (45)(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
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航空货运量达24.6万吨。
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54.46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955.99万件,同比增长22.51%;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1.37亿元,同比增长24.76%。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西安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立体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枢纽功能和物流节点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2017年,西安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32公里,形成了以绕城高速、西安外环高速(北段)为核心,以连霍、京昆、包茂、福银、沪陕等高速为放射的高速公路网,以G108、G210、G211、G310、G312等为骨架的普通公路网。
大西安区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600公里,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陇海、包西、侯西、西康、宁西、咸铜、西平、西安枢纽货运北环线等八条干线、一条西户支线组成的大型环形铁路枢纽,米字型高铁网加速推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民航局规划建设的八大枢纽机场,随着二期扩建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成,已进入国际机场标准双跑道、多航站楼运行新阶段,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4187万人次,居全国第八位。
物流服务网络不断拓展,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依托综合运输发展和省市“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大西安陆空、海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西安铁路枢纽范围内建有中铁联集西安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西、三桥、鄠邑、新筑、新丰镇、西安南、临潼、茂陵、西安东等货运站。
依托西安至德国汉堡、杜伊斯堡、慕尼黑,西安至布达佩斯,西安至科沃拉,西安至莫斯科以及西安至中亚五国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联通并覆盖了西欧、南欧、北欧、中东欧及中亚等沿线国家,打造高效的国际运输走廊;在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国内班列的基础上,持续拓展西安至天津、宁波、深圳、凭祥及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城市的铁路班列,国内海铁多式联运网络不断完善。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通航点175个,其中国际(地区)通航点达48个,已开通包括“西安—阿姆斯特丹”“西安—上海—安克雷奇—芝加哥”等国际货运航线在内的全货运航线14条。
公路运输网络已辐射全国大中城市,共有货运站场18家,开辟零担运输线路566条。
全市共有邮政营业网点289个,快递服务网点2346个,建制村直接通邮比率和农村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均达100%。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集聚效应已经显现。
通过引育并举,西安市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截至2017年底,全市注册从事物流及相关业务的企业约31900余家(含西咸新区),其中主营物流业务的企业达6400余家,外资物流企业750余家,全社会营运货运车辆20余万辆。
近年来,本土龙头企业正在迅速成长,西安国际陆港集团、陕西省物流集团等大型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贝斯特、亚欧、一统、海纳等综合型物流中心已成规模,以派昂医药物流、陕西大件物流、雨润农产品物流、中储钢铁物流、红太阳仓储物流、爱菊粮食物流等为代表的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发展迅速,陕西远行供应链管理公司、陕西商业储运、西安胜途等7家企业进入全国无车承运人第一批试点,西安远洋国际货运公司等企业进入全国甩挂运输试点。
2017年以来,国内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在西安集聚的步伐明显加快,京东全球物流总部、海航现代物流集团、阿里巴巴西北总部、申通西北地区转运中心等在西安落户,圆通在西安布局航空、科技、跨境商贸及服务产业园等一大批物流项目,传化正在西安建设“一平台两中心”、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平台,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西北核心节点即将投入运营,物流业集聚加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显现。
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放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西安口岸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陆空口岸开放体系,已建有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A区和B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等五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建设。
2014年,西安港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双代码”的内陆港,目前拥有国家一类铁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境肉类指定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先后与天津港、上海港、宁波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广西凭祥等14个沿海、沿边的港口、口岸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了“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发展模式。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现已具备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口药品、进境水果共4个指定口岸资质,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建设。
二、机遇与挑战(一)面临的机遇。
“三个经济”发展催生新需求。
2017年,陕西省提出建设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骨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重构和产业转型升级,大西安承担着引领“三大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同时,西安正处在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大产业的关键时期,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聚力发展“三大经济”提供了新机遇。
加快发展“三个经济”,不仅会带来物流服务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还会进一步释放出智慧化、定制化的高端物流服务需求,催生新的物流服务业态,从而倒逼物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新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我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产能合作和经贸往来不断深入,产业合作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大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必须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构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促进大开放”的战略视野构建大西安现代物流体系,促进大西安物流业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抢占“一带一路”建设给物流产业发展创造的新空间。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确立新定位。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要将西安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大西安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找准定位、全面发力,抓住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形成立足关中,带动全省,辐射周边,引领西北,支撑“一带一路”的核心物流战略支点之一。
大西安建设开启新格局。
随着西咸新区委托西安代管和西咸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西安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体量和格局,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加快推进“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战略,大西安的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将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客观上需要对物流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以促进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效助推大西安西部经济中心建设。
作为今后五年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战略核心之一,大西安建设为构筑全新的物流服务格局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陕西)自贸区建设提供新平台。
中国(陕西)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发力度,在我国西北地区批准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
中国(陕西)自贸区的建设使西安由“跟跑”开放成为了新的开放前沿,为加强大西安与丝路沿线国家商贸往来,深化产业合作,推动大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拓大西安物流业发展空间、提升跨国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快物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
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激发新活力。
2016年西安市被列入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按照试点工作安排,西安市将以完善城市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创新城市物流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等为重点方向,适应“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现代物流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现代物流在西安的突破创新和率先发展,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为大西安物流业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率先突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将进一步激发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